佛教:常做这四件事,最损福报!不要在愚痴了!
佛教讲“福报需自种,恶果需自受”。种下什么因,就会结出什么果,这是人人皆懂的一个道理。但实际情况是什么?那就是继续忙于种因。“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佛教自古至今,一直以慈悲度化众生,教导他人改过自新,修无上法,成无上菩提。让人知因果,懂得培福、懂得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但在这学修的大道上,我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诸多“恶习”从而“知因犯果”。但修行是什么?它亦是让我们不断改掉恶习的一个过程。如果你还在“知因犯果”,切记这四件事,万万不能做!
一、杀生,杀业重。
“杀生”在佛教之中,一种被尊为造业最大,耗福最多的一件事。这亦不是口头上说一说,而是有着相关典籍记载,就算你不相信,但你因杀生所犯下的恶业亦是会有相应的果报。所以若能不杀生,不劝他杀,那么也就不会有“杀生”之恶果了。
为什么佛教会说杀生造业最大?其在经藏《大智度论》中言:“诸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惜命亦为第一。断人畜之生命,不论亲自下手杀,或教人杀,皆属同罪。”从这句话中,我们亦能明白“杀生造业最大,护生功德最大。”那么杀生会有什么果报呢?按典籍《法苑珠林》中云,杀生有两种现世报,其分别为“短命与多病”。为什么“短命”呢?皆因前世今生伤害物命,令其不得以尽天年。为什么会多病呢?皆因前世今生恼害众生,令其不得自在。说了这么多,那么这“杀生”,造杀业的事你是否还会去做呢?如果还在做,请务必对照自身。
二、喜欢生气,嗔恨心太重。
我们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为了究竟解脱。故此通过学佛、修行改变自身种种恶习,但即是改变,却不是让你变得“越学越高,越学脾气越大”。如果你喜欢生气,那么培福、修福、惜福等等,可能皆会跟你有缘无份。
经云:“诸佛般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这句话中的“嗔恚火”指的是什么?其说的就是“嗔恨心”。我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火烧功德林”,那么这火如何而来,皆因生了“嗔恨心”而来。嗔恨心对于学佛者来讲亦是修行的一大步,在学佛之前我们可能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动不动就会因为嗔恨心伤害到了他人。但学佛之后,慢慢地就发现这“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亦是你学修有成效,修行有成果的征兆。
三、搬弄是非,造口业。
“身业、口业、意业”在佛教之中被称之为“三业”。这搬弄是否,亦是造口业的一种,也是三业的诸多表现方法之一。在当下社会,如能护好三业,它就是在培福、积德。但真正能护好三业者多吗?并不多。
“搬弄是非”这亦是当下大众最喜欢做的诸事之一,为何?因为不能“善护三业”,更加不懂如何“斩断贪嗔痴慢疑”。搬弄是否自古就被誉为“小人行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行这种事有违“良心”,还是因为它“见不得光,害人害己”。所以这搬弄是否,造无上恶业,种无上恶因、恶缘之事切记不能在做。
四、不孝父母,不懂恭敬。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从这经文中我们就能得知“父母之恩”无量无边,没有父母,也就没有当下的你,更加没有“闻法之机”。所以一些不孝父母、不恭父母的行为不仅自己不做,更加不能让他人有机会去做。
福报皆是来之不易,如若你还在因为这些“自以为”看不起眼的事而耗福,那么除了“自大”也就只剩下“愚痴”了。生气,这谁都会,但若能学着接受,学着忍耐,是否脾气会有所改变?南无学佛、修行,就是让你得到改变,得到真实利益。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