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常行这几件事,功德无量!
在佛教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善为何会是至宝,因为只有心善与行善才能让我们福慧增长。如行恶,造恶往往只会收获无穷痛苦与烦恼,其想要离苦得乐,亦会难如登天。
正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而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不管大小善行,皆是让我们积攒福德资粮的好方法,不管大小恶行,亦皆是让我们耗损福德资粮,种下恶因的不二之源。其想积攒福德资粮,这些事情如能常行,其必将福慧增长,功德无量!
一、护生、放生。
在佛教之中讲“放生、护生”是培其福报、消除业障与违缘的不二之法。其福有多大?亦如经云:“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于四王天,享无边之福。”
在佛教诸多大德的开示之中,我们亦能得知其“放生、护生”不仅仅在世间法上能够给自己积攒福慧阴德,亦能积福与子孙后代。其在学佛,修行上,净土宗九祖藕益大师亦是告诫众生“欲即人心证佛心,转浊劫成净土,术莫过于放生”。
二、广行善举,劝人行善。
在佛教之中,有一句大家都听过的话“普度众生”。其为什么说普度众生,那么这个普度众生亦不是说,都去出家,而是能让大家能够“离苦得乐”。那么想要离苦得乐就需做什么?其就必须行善,以善业感召善果,如此才能离苦得乐。
其如佛教之中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亦是一个道理。普度众生也并非皆需出家,而是你需行善,其普度众生亦是告诉大众需要广行善举。其普度众生也并非说是“必须信佛,必须学佛”,如能信佛,学佛其自然是好事。但如不信,不学,其行善,也是在生活之中必须做到的一件事。其佛教所讲的“普度众生”乃是给于我们一个与佛结缘的机会,亦是在给我们种下成佛之因。
三、亲近三宝,供养三宝。
说起亲近三宝,供养三宝,就想起宣化上人开示;“你想要增长你的善根,就要供养、恭敬、信仰三宝。”
对于学佛之人而言,恭敬三宝,供养三宝,亲近三宝这是必须要去做。为什么?因为我们学佛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改变,让自己离苦得乐。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改变,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那么在改变的过程之中,我们如不能亲近三宝,不能供养三宝,其如何能够得到三宝加持?就如一个学佛之人,连最基本的“阅藏”都不能做到,那么谈何“开智慧,增福慧”。
四、利他利己,随喜赞叹。
俗话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在人生路上,我们往往会遇到种种障碍,遇到种种挫折。那么遇到该如何?是气愤还是忧伤,这些皆不对,遇到而是需要懂得“随喜赞叹”。
遇到不顺之事,懂得赞叹,因为不顺让你明白自己的“重量”,让你知道自己的“缺点”。遇到违缘,遇到障碍,如能做到退步,这不仅仅是“利他利己”,亦是在让自己“少做恶因,多结善缘”。
五、不言他过,自律律他。
学佛,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何?因为学佛并非儿戏,即选择了学佛,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对待,去学修。在当下,我们皆能看到很多人的毛病与习气,但往往却看不到自身的种种毛病与习气,为何?因为观照他人之时,会忘却自己,虽其看到他人的恶习,却往往忘却自己所拥有的恶习。
亦是如此,所以常常会因此而犯下口业,喜欢说他人这不好,那不好。其你说他人不好,那么自身就好吗?并非,如果自身好,亦不会去讲他人之过。这皆是因为我们不能“自律”所造成,如当看到他人有过,却不言过。为何?因为“人要脸,树要皮。”你能不点破,不言过,其当自知之后,往往就会让他人突破自己,看到一番新天地。
感恩阅读,分享!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