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什么是有福之人?他们往往具备这三个特征!来看看你有吗?
在佛教之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福报与功德”。正如经藏所言众生皆能具有“福德与福德性”,也就是世间福气,与出世间之福德。但想要真正修行出世福德,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气氛”。譬如我们去三宝道场之时,身心很容易就能够静下来,但离开之后,往往随着环境的改变,会被外界的环境、和氛围所改变。所以经藏之中,时常告诫我们“境随心转”,不管是在清净道场,还是在其他地方,皆需让心转物,而非被物转心。正所谓“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命好福深之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你有吗?
一、能容能忍,懂得忏悔。
有句古话这样说“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每一个人都会犯错,不管他是在背后说你是非,还是身前对你进行辱骂。你能容下他人所犯之错,忍住他人对你的谩骂。这就能说明,你的心量非常人所能及。亦以他人之谩骂进行修行,反观自己是否有这些行为,是否被他人所影响,如果被影响则行忏悔,自省以找出自身的需要修正之处。
在佛教之中,有这么一个词“八忍八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见道”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和智,各有八种。其八忍分别为“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苦类忍、集类忍、灭类忍、道类忍。”也就是对应着佛教的“苦集灭道”,亦是以此八忍正断三界之见惑。“八智”其分别为“苦法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苦类智、集类智、灭类智、道类智”,此八智亦是见惑既断,观照分明,是为解脱之道。正所谓有因必有果,忍者智之因,智者忍之果。
二、孝养父母,懂得感恩。
俗家讲“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也代表着你做到了,上孝父母,下爱亲子。能够做到孝养父母之人,亦是命好福深之人,正所谓,处处培福报,不知福报家中培。因为这种人明白福报不是到处求,而是来源与当下,培福之法就在家中,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所以能够很好的做到孝养父母。
懂得孝养父母,亦懂得感恩。为什么说懂得孝养父母就能懂得感恩?其实很简单,在佛教之中,修行的根本要素就有一条,人人皆需心存恩念。就如佛教之中时常提及的“四恩”(父母之恩、国王之恩、众生之恩、三宝之恩)”这四恩,亦是学修之人所必须常思,常念,在这其中孝养父母之功德亦是与供养佛相等。
三、懂得知足,深信因果。
在经藏之中记载,人人皆能成佛,但因执着妄想却不能证得。人皆有妄想、我执、贪欲等等,但这些习性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不能知足”,因不能知足,生贪欲之心,让自己妄念纷飞,烦恼丛生。如经藏所言“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虽富而贫,为知足者所怜悯。”
命好福深之人,亦是一个深信因果,懂得知足之人。正所谓一切的烦恼皆由欲念而起,懂得知足,就不会让自己升起种种欲念,从而破除贪、执、妄之心。也就是因为没有贪心、执著、妄想,从而能够真正做到“断恶行善”,也就很难因妄想、贪心等等去行诸恶。
命好福深之人,当然也不仅仅就这三个特征,他亦是一个“富有”之人,什么是富有?这可不是说,他具备多少钱财,而是心中富有。就如佛教中的宏一大师,一条毛巾,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经破烂了,但你说他贫穷买不起吗?并不是,实在来说,他很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