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话,少说,勿说,因果不饶人!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德行的依据之一。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说话也并非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讲。有的话,你讲出来了也就给自己惹上了麻烦和灾祸。而有的话,你讲出来却能给予他人鼓励和安慰。这四种话,少说,勿说,因果不饶人。
一、伤害他人的话。
伤害他人的话,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如能做到“他是他,我是我最好”。佛教常常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迷惑之时,能去问师父,找寻师父开示。悟时亦需自己去寻找解决之法,度化他人。这一切的一切皆可说是离“自律”密不可分。
他是他,我是我?就是他人骂你也好,他人侮辱你也罢。这是他们自己在种恶因,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当然如若你还嘴了,你也回了一些伤害他人的话。那么自然也就一同种下了恶因,这个恶果也还需自己去受。因此我们需要懂得“他是他,我是我”一切的一切“冷暖自知”。
二、不敬他人的话。
佛教讲“恭敬之心不可无”,何谓恭敬,恭敬有三,分别为佛教所讲的“身、口、意。”在意业上称;“念其功德,尊重其人。”在身也上称;“名尊重礼拜,迎来送去,合掌亲侍。”在口业上称;“以小乘法教化众生,名为供养;以辟支佛法教化众生,名为奉给;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名为恭敬。”恭敬有三,无论哪一样皆不能放下和丢弃。
如口头说得很好,行为上对他人也很是恭敬,但在心中却是充满抱怨,充满不屑。这亦属“不敬”他人,尊敬他人我们因做到“身、口、意”同步。心中充满欢喜,无有抱怨,行为恭敬,无有做作,言语尊敬,无有傲慢。所谓“恭敬他人,就是恭敬自己。”
三、欺骗他人的话。
欺骗他人的话,意属佛教所说的“妄语”。常说妄语,不仅会失去他人信任,往往还会失去最为重要的朋友与亲人。俗话讲“越是充满欺骗,越少难以得到信任。”无论生活之中,还是工作之中,我们皆需做到“实事求是”。不因吹嘘方法他人之过,也不该吹嘘领导之好。
你去欺骗他人,能欺骗到谁?只有最为信任之人。难得一个陌生人你能欺骗得到?很难,很难。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去欺骗一个陌生人,能被欺骗的往往只是对你有想法之人,或是让你付出代价之人。欺骗他人的话,能少说,就不说,能不说切记万不能去说。
四、劝人作恶的话。
佛教导人向善,并非导人作恶。这种自己不做,却劝导他人作恶之话,万不能去讲。经云“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已经种下的恶因,我们需要懂得去忏悔,还未曾种下的恶因,我们亦不能去做。劝人作恶之事,无论是劝谁,自己结需受背其恶业,受其果报。
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奉持善行,无论是身、口、意皆需注意,往往刹那之间,我们就会因话语而种下恶因。因果不饶人,切勿等到报了,才后悔莫及。愿大家;身口意三业皆清净,六时恒吉祥!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