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故事:武则天殷勤询问佛学的道理,仁俭却好像没听见
【见人飞腾尊者】,生活在唐代,法号仁俭。
关于他的籍贯、俗姓及生辰年月,书籍上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作为有唐一代的高僧,他深通佛法,内心寂然清净,了却了一切疑惑和烦恼,对生死淡然处之。
因为他四海为家,居无定所,所以又被世人称作“腾腾和尚”。
仁俭最早在嵩山修学佛法,博览群经,刻苦修持,几年的功夫便掌握了佛法要旨,达到顿悟的境界。此后,他觉得多学无益,认为传播佛法,拯救众生才是僧人的职责,于是便离开寺庙,四处游方。
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漂游于城郊村野,深入贫苦百姓中间,为他们释疑解惑,助他们脱离尘世苦难,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美名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当时正值武则天在位,她听说仁俭的事迹后,非常仰慕,希望当面聆听他的教诲。
为此,武则天派出亲信四处寻找,最后在一个偏僻小镇访到他的行踪。武则天发下一道圣旨,将他召入宫内。
当仁俭终于出现在武则天面前时,她非常高兴,特别为他设了座位,殷勤询问佛学的深奥道理。
然而,仁俭却似乎没有听见她的问话,只是仰着脸,用木然的目光望着武则天,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这就是佛的奥意,明白了吗?”武则天愣了愣,老实回答说:“不明白。”
仁俭说:“佛法的奥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全部。”说完,他从座位上站起身,不慌不忙地走出了大殿。
第二天,仁俭向武则天递上了十九首短歌,用简洁的文字阐述了佛教的真谛。
武则天读了之后展颜而笑,心中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她想经常得到这样有益的启发,于是特意任命仁俭主持洛阳福先寺,以便随时召请。
仁俭接受任命后没过几天,武则天接到寺僧的报告,说仁俭已经离开了福先寺,至于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
从那以后,仁俭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是关于他的种种事迹,却一直在民间百姓之中流传。
【解空自在尊者】,原名阿目去跋折罗,祖籍北天竺。后来,他的祖先率领族人航海来到唐朝,从此定居中国。
“阿目去跋折罗”,在印度语中是不空金刚的意思,他佛学博奥,精通各种佛学经典,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大师。
解空自在尊者自幼聪慧过人,十五岁出家为僧,拜长安大慈恩寺印度名僧金刚智为师。由于他修持用功,悟性超人,深受金刚智的器重,金刚智将五部三密之法全都传给了他。
他悉心领会,深得其中要旨,不久便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
公元741年,他的师父金刚智圆寂,师父的离去,让解空自在尊者非常悲痛。不过,悲痛没有使他精神消极,反而促使他下定决心去完成师父的遗愿。
他料理完师父的身后之事,立刻动身去了广州,然后再从广州乘船前往印度,踏上探求佛法真谛的征途。
到达印度之后,他遍访当地的名寺,与著名的高僧交流佛理,并潜心钻研佛学经典著作。整整五年时间他都与青灯黄卷做伴,沉浸在静默的修行之中。
公元746年,尊者返回长安,这时他已经是大有所成,比去印度之前功力不知又精进了多少倍。长安的僧人和百姓对他无比崇敬,以听到他的说法而感到荣幸,甚至皇帝也亲自请他讲解佛法。
尊者后来迁居大兴善寺,在那里主持佛教事务。
公元774年,解空自在尊者在长安圆寂,长安的百姓对他的离去深感痛惜,家家以香烛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