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心经》里的“舍利子”,他代表了什么?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里的一小段,甚至变成了一句口头禅,可见这段话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传播得非常广。
但在这一小段里,有意思的是,首先提到了“舍利子”。“舍利子”是音译,其实就是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为什么《心经》中提到舍利弗?因为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反应非常快,非常的聪明,有智慧,善解佛法,很善于去了解或者去阐述佛陀的智慧。
所以,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里,被称为智慧第一。
所以,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接下来,就叫了一声“舍利子”,喊到了舍利弗的名字。
为什么会在这里喊舍利子这个名字呢?
因为《心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从印度原典翻译过来的,完完整整的一部经,它可能是一部经抄,所以才会有一些奇怪之处。
比如,整部经中没有出现“佛陀”,而是在说“观自在菩萨”,然而“观自在菩萨”在般若类文献当中,其实不扮演什么角色。而舍利子的名字,在般若类文献当中是出现的。
但是《心经》里,他替代的谁?
舍利子替代了般若文献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最早的般若类文献的谈话者,叫须菩提。
须菩提在《心经》当中没有出现,但是出现了舍利子;佛陀在《心经》当中没有出现,但出现了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跟舍利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因为《心经》的主要的说法者,不是释迎牟尼佛,而是观自在菩萨。而在这里之所以出现舍利子,是把舍利子当做一个倾听者。
为什么出现的不是别人,而偏偏是舍利子呢?
因为他在释迎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里边,智慧第一。这里称呼“舍利子”这个名宇,是因为般若学说,是真空妙理,是最深厚的,地位最高的。所以,如果不是具备有大智大慧的人,还不能了解,不能领受,不堪享用。
非得有大智大慧,才能进入、了解、领受般若智慧。
而舍利弗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在这里呼唤他的名字,“舍利子”。意思是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必须有深的智慧,才可以得而入之,所以提到了“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