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名为阿逸多,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
弥勒是姓,是慈悲为怀的意思,除去痛苦给予欢乐。
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
弥勒生于古印度南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族,大婆罗门在印度是高贵的种族。据《弥勒下生经》讲述,当时的转圣王穰怯将七宝幢奉献给弥勒,弥勒把它施舍给婆罗门。
但七宝幢却被婆罗门的众将折断,弥勒看到这么一座精美绝伦的七宝妙幢楼阁,在顷刻间化为乌有,深有感触,感叹世间事事无常。
于是,弥勒放弃了自己优越的贵族生活,剃度出家皈依了佛门,并修成菩提正果。
弥勒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
释迦牟尼佛因为弟子舍利弗的发问,预言弥勒菩萨将来会继承自己的衣钵,示现世间教化众生。
同时还预言了弥勒将会先于佛陀离开这个世间,全身释放紫色金光,上升到弥勒净土,兜率天。在那里,弥勒与诸天神演说佛法,直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来到人间。
兜率天是佛欲界中的天界,意为“妙足”。兜率天分内外两院,外院是诸神的公园,内院是弥勒居住的欲界“净土”。
兜率天虽然在欲界,但由于弥勒愿力的加持,变得庄严神圣,四周散发着怡人的香气,洁净的地上会涌出甘甜的清泉,金银珠宝更是铺满各处。
一般弥勒佛都供奉在天王殿中,殿内两旁是四尊威武高大的四大天王,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肩负着风调雨顺的职责,成为人们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守护者。
南方增长天王,能让众生增长善根,他手持宝剑,护持佛法。
东方持国天王,他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他又是主乐神,手持琵琶,用音乐使众生皈依佛教,琵琶作为法器又是降魔的威力武器。
北方多闻天王,护持佛陀说法道场,常闻佛法,故名多闻。他手持混元珍珠宝伞,用以降魔。
西方广目天王,他能睁开天眼洞察世界,护持众生安宁,他手执紫金龙或花狐貂。
唐末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一个胖和尚,人们都叫他契此。
他是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
他的形象十分特殊,身材矮胖而且袒胸露腹,手里经常提个大袋子,每次化缘都把得到的食物随手扔进袋子里,所以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
他总是笑呵呵的,说话也是语无伦次,但仔细想想他说的却十分有道理。他经常帮人预测未来凶吉,人们都称他为奇人。
一天,他盘腿端坐在奉化岳林寺前的磐石上,口中念着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这个偈语后便安然圆寂。
人们联想到他平日的言谈举止,认定他就是弥勒佛化身来到世间度化众生,于是就按照他的外貌形态,塑造了现在的弥勒佛像。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让全国寺院造大肚弥勒佛放置在天王殿中。
早在十六国时,西秦就已出现了神态各异的弥勒造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的弥勒像。
五代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象和如来形象两种,都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中的描述而绘制的。
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神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思维形象,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景。
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弥勒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区别不是太大。
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他的信徒造了许多大型的弥勒像,用此来表达弥勒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达十八米,深入地下的部分八米,总长为二十六米,用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精雕细琢而成。
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就是四川的凌云大佛,这尊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山崖而造,坐像被称为“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佛像庄严无比,临江而坐,这也是世界第一大石刻坐佛像。
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高22.4米,是世间上最大的青铜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