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不住相布施,为什么能“一度代六度”?
“名”是万事万物的概念,“相”是万事万物的外相,那“无相”就是不被眼前的概念和外相所迷惑而执着。
一旦执着就会受困,只要不执着,就不会受困。所有人的烦恼,都起于执着,或执着于物,或执着于概念,或执着于外相。
被概念所困,就是被社会上流行的概念,被自己心中的所知障,被自己所受的教育、家庭、环境、身份等诸多条件所限制,看待事物的时候戴上了有色眼镜。
这时,就看不到世界的真相,只能看到自己的成见,并且把很快就会消失的假象,当成永恆不变的本体,执着它而生起烦恼。
当远离诸相、安住真心时,心就清淨了。菩萨之所以不住相佈施,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不住相的心态,和佈施的行为,都是在实践《金刚经》的智慧。
在《金刚经》中,不住相佈施代替了其他五度,也就是一度代六度。不住相本身就是般若智慧,而佈施又分为几种:
财佈施,上供诸佛,下施众生;
无畏佈施,解除众生的痛苦、烦恼;
法佈施,传播真理,其中便包含了般若。
在《金刚经》中,佛陀以佈施作为度众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般若智慧中佈施,或者六度,便可不住于相,只要不住于相,就会通达于法性,会进入一种奇妙的状态。
所以,有人去找大师印证,大师就告诉他,“先学会佈施吧!”意思就是,必须做到不住于相行于佈施,不然容易流于狂慧,生不起功德。
功德就像灯油,一盏油灯虽然点亮了,但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灭,灯油不够,它也燃不了多久。
所以,必须通过法佈施,慢慢地积累功德,让资粮之柴多起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行善,积累“柴火”,将它们引燃,当火势越来越大时,小火苗就会变成火把,火把就会变成火堆,大量的功德之柴不断加入,火堆就可燎原成漫天大火,烧光所有的愚痴烦恼和执着障碍。
有了智慧,便可救度众生,度众的行为又会生起无量无数的功德,资粮之柴源源不断地加入。
就像唐僧往西天走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做事,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他每走一步,就离究竟真理近了一步。
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才能指引方向,拥有锲而不捨的心灵力量。
做事之前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做事时能不生执着;
事情做完之后不要百般衡量牵挂懊悔。
信念就会变成金刚,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摧毁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