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人永远都在自度,为自己而活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并没讲一个字。他度了那么多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之。他根本不在乎行为本身,他只是在做他该做的事情。
既拒绝顽空,又拒绝执有;既有空,又有有,空有一如;既有智慧又能看破,有行为又不执着,做而无做。
也就是说,人永远都在自度,所以不要执着于改变世界,不要执着于改变别人,人只要能改变自己,就够了。而且人能改变的也只能是自己,不要想去改变别人,连那心思也不要动。
比如菩萨就是这样,真正的菩萨没有度众之心,他永远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与世界无关,与他人无关。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是这样,他们写书,写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但写书的那个人总有一天会消失,除了他的著作和行为,还有著作里承载的人格、思想和智慧之外,到最后其实没有他那个人。
话句话说,上班工作也是一样,岗位承载的是人的价值,当人的价值降低的时候,就会换一个人来。同样,当人的价值提升时,也会换到另一个与之匹配的岗位。
到最后并没有哪个人的价值,只有那个岗位的价值。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要用行为来塑造自己,为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智慧、为自己的意义而生活。
当你活得轻松的时候,就可以把经验分享出去,让别人也像你一样活得轻松一点,仅此而已。
有些人,一听到“为自己而活”这种话,觉得不对,觉得心就凉了,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的话,为什么呢?
因为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没有人情味,但是了义地看来,这是对的,“智慧本自具足,快乐也本自具足。”
所以,佛陀即使有度众之心,了义地看来,其实也无众生可度,不能执着那度的行为,不能执着度的结果,不能执着于正在做的事情,重要的是自己。
因为,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在诠释自己。
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有什么样的梦想?
愿意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多少?
能为梦想坚持多久?
能不能一辈子坚持下去?
行为会更加诚实地给出答案,自己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人生就是一道填空题,填上什么,就是什么。
填满小人之行,就是小人;
填满菩萨行为,就是菩萨。
至于说怎么填这个空,跟出题的人没有关係,跟原生家庭、朋友亲人、前辈老师也没有关係。
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该怎么填,决定者是我们自己,受益者也是我们自己。
所以,感谢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人,但仍然要明白,你不是为了他们而活。
就像我敲出这些话的时候,也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帮助什么、建议什么,其实,我也是在说给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