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如何破除掉举、昏沉、散乱?
禅定的主要目的,是破除掉举、昏沉和散乱。
“掉举”,就是容易丢掉所缘境,心总是很散漫,飞来飞去的样子,老是胡思乱想,把该做的事情都给忘掉了。
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忘了自己该做什么事,该追求什么东西,经常丢掉自己不该丢掉的东西,这就叫“掉举”。
如果一个人的心思总是飞来飞去,生活没有目标,但突然一天发现,自己后退了,堕落了,其实这是件好事儿,一切都来得及。
要知道,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向下了,说明他有向上的渴望,那么就保护好自己的渴望,永远记住一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然狂魔都能向上、都能解.脱,你为什么不行?永远不要给自己设置任何障碍。
后退了,堕落了,说明没有把精力用对地方,方向有问题,那么就需要马上调整,这需要注意修行上的次第。
关于次第,老祖宗讲得非常好,像十地(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五种次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等。
不同的传承,对次第有不同的要求,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觉受,打开了哪种脉结,都代表着修行达到了哪个次第。
这些内容都是非常严密而详细的,它们的目的,是破除自己的懈怠之心。
“昏沉”,就是没有智慧,忘掉警觉,昏昏欲睡,懒懒散散。
昏沉分为两种:一是昏,二是沉。
“昏”,是完全失去了智慧的观照,想要睡觉,或是糊糊涂涂,这种状态很容易察觉。
“沉”,是细微习气,叫沉没,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它非常像得定,没有完全地陷入无明,不是粗分无明,而是细微无明。
比如,观想的时候所缘境不太清晰,就是沉没;杂念慢慢消失,但智慧仍然不太清明,也叫沉没。
沉没很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些人懒懒散散地修了一辈子,其实都陷在沉没里,沉没是得不了定的。生圆二次第中的观想,目的就是不再沉没,这是老祖宗想出来的专门对治沉没的方法。
“定心于一处,久久而得定”
定心的方法很多,有些借助声音,有些借助念诵字句,有些借助观想图像,还有藏区的转嘛呢轮等等。
其目的也是把心定在一个地方,叫它不再散乱,不再昏沉。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习惯,久久就能得定。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得定?一心不乱,谓之得定。
如果心里还在杂念纷飞、胡思乱想,或是糊糊涂涂没有智慧,那就不是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