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一生:前后奋斗了六年,到三十五岁才完成目标
时间:2023-06-20
印度的历史,事实上是从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开始的,因为佛陀的一生,与其教法的文献,是印度最早符合历史的文献。
佛陀证得无上正觉的优楼频螺村,位于恒河平原,这地方在当时称为“中国”(MiddleCountry)。按照印度人对距离的判断,此处距圣城波罗奈不远。
佛陀为了获得无上正觉,前后奋斗了六年,到三十五岁才完成目标。在那之后的四十五年里,佛陀在中印度行脚,从一地走到另外一地,不断地传播他所发现的真理,四圣谛。
佛陀最后的大般涅槃,发生在西元前四八三年,传统上说是在五月的月圆日。
佛陀在世的那段岁月,世道太平,与前后的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佛陀涅槃三个月之后,他的资深弟子召集了一个由五百位比丘组成的会议,以决定如何把大师的教法传留给后代。
这五百位比丘都是证悟者,其中优婆离长老被公认是僧伽戒法方面的权威,这些戒法合称为“毗奈耶”(律)。
优婆离在家时是位理发师,与佛陀的堂弟阿难及其他人一同出家,他被指派在结集大会中背诵戒律与制戒因缘。所以,律藏的主要部分,是由优婆离的背诵所集成。
当他诵完之后,阿难长老受邀背诵经教。
佛陀在世的最后二十四年里,阿难一直是佛陀的侍者,他禀赋超凡的记忆力,经教的主要部分—经藏的大部分,即根据阿难的背诵而集成。
优婆离长老在背诵中总以“那时”开头,阿难长老则是在每部经前以“如是我闻”(我听到佛陀这样说)开头,并加上地点与在场的人物。
佛陀的生平取材于上述的律藏与经藏,实际上是以佛陀的母语,也就是现今所谓的巴利语,然后再翻译成其他各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