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举个现实生活的中例子:每次听课的时候,都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听,但这个场景,也就是我们当时看到的色相,在课结束后就会消散,大家会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整个色境就消失了。
留在人们心里的,只是一种明白和记忆。
但这种明白又能存在多久?这种记忆会影响多久?说不清。
说不定,很多人温暖上三天,明白上一个礼拜,就被另一种东西给裹挟了。这种向往、明白能维持多久,完全取决于发心和修证。
只有能把这种明白保持一辈子,才叫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人有多少?
太少了,一位修行20年的人说,开始时,他身边有形形色色蜂拥而至的信仰者,但和他一起走到今天的,只有两个人。之前的那些人几乎都不见了,死的死了,老的老了,迷的迷了。
当初痛苦的,现在仍然痛苦着,很多人都没有得到解.脱。
那么这样的修,在他们的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很难说。
所以,修行要自净其意,要安住真心,要勇猛精进,不要乱跑。乱跑的话,永远得不到真东西,好好地修,一门深入,自然会挖出清凉的真理之井。
心要像镜子一样,观照纷纷扰扰的外相,但不受丝毫干扰,明朗清醒。
犹如大虚空,虚空上挂不住云,挂不住风,挂不住太阳,挂不住月亮,云来云往,风来风去,太阳月亮也是一会儿升起一会儿落下,不断变化着方位,一切场景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
明白这一点,就不执著某一个瞬间。
好的不要贪恋,因为贪恋也没用;
坏的不要贪恋,因为它很快就过去了。
做对事不要骄傲,除了你谁都不记得;
做错事也不要害怕,除了你也没人会记得。
有的人很有意思,十年前说错了一句话,十年后还耿耿于怀。实际上,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不记得。
二十多年前下过一场大雨,据说有个人当时被雷击中了,精神瞬间失常了,做了些傻事,但除了他自己,二十多年后还有谁会记得?当天笑话过他的人,半年后就会忘掉他的样子,也许用不了半年。
即使见到他,又有谁会不断地想起那天的事?
一切都过去了,只有当局者还停留在丢脸的事情里面,反反复复地回忆、咀嚼、羞愧。实际上,那件事早就像一首不太好听的老歌,被人们丢失在岁月的风里了。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大事小事都是这样。
大事也许当时很轰动,但过不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最多几天,在心中就会尘埃落定,人们的激情就会熄灭,回到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一切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假如明白这一点,就要心如虚空不著一物地做事,那麽胸怀自然也会像虚空一样宽广:
既能容纳太阳,也能容纳乌云;
既能容纳柔风,也能容纳暴雨;
既能容纳雪花,也能容纳冰雹。
一切都可以在虚空中穿行而过,但无法在虚空中留下痕迹,圣者的胸怀之大,便在于不留痕迹。
不执著,做任何事,都是做而无做,一颗平常心做事,积极而任运。就像日月一样,非常积极地普照万物,毫不著空,不会觉得既然每天都要落下,那麽升起就没有意义。
就像有人拿了一把剑,用剑划过水面,划的时候,水面好像出现了一道裂缝,但剑离水面,水面就恢复宁静了。
其实心就是这样,万事过境,但不留痕迹。
我们做事也是这样,每天不停地做事,做很多事,但每件事只要过去了,就不要在心上留下痕迹。心像一片宁静的天空一样,晴空万里,毫无阴霾。
阴霾是什么呢?就是往事的痕迹。经历了无数的事,有过无数深刻入骨的生命体验,但它们都像生命中的密码,用时,自然会出现,用完后,就消融于虚空,不会扰乱心海。
——
当然,这些只有在积极行动时才有意义。
只有积极行动了,才会明白如何做到不执著结果、不执著当下、不执著过去、不执著未来、做而无做、行而无行。
不做,永远都是在纸上谈兵,做了,会发现生活就是巨大的道场,生活的每一个点滴都在验证真理,这就是最好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