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两次回到家乡,因果已经成熟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佛陀再一次回到迦毗罗卫城,于是就再一次出现了追随佛陀的热潮。
释迦族里有一对兄弟,其中的哥哥看到很多王子都出家了,而自己家里还没有人出家,他就想:“究竟应该是我这个当哥哥的出家,还是应该让弟弟出家呢?”
于是,他回家跟弟弟商量,可弟弟一听,就说:“我一直娇生惯养,我出不了家,你出家。”
哥哥说:“那么来吧,我教会你在家生活,我出家了以后家务事不得你干了吗?你先要犁地,然后播种、灌溉、排水、除草、收割、打谷、扬糠、筛分、储藏,今年做完了,明年还要再做一遍,后年还要再做一遍。”
结果弟弟听完以后,赶紧对自己的母亲说:“我也想出家,我也出家吧,请母亲准许。”
母亲开始不同意,但是在弟弟的再三请求下,她就说:“如果释迦王跋提也出家的话,你就可以出家。”
于是弟弟就去见了跋提,请求与他一起出家。
而跋提刚开始并不同意,后来答应说等他七年,七年以后,就和他一起住家。但弟弟觉得时间太长,于是把七年变成七个月,最后变成七天。
七天以后,释迦王跋提和释迦族的兄弟俩,一起去见佛陀。
半路上,他们遇见了一个剃头匠,也要去见佛陀。既然同路,剃头匠就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却遭到了拒绝。
他们认为剃头匠太卑微,不应该在这样一个队伍当中出现,于是他们打发剃头匠回去。
剃头匠就在回去的路上想:“释迦族很厉害啊,可能会对我有误解,他们也许会以为,是我煽动这些王子出家,而我自己回去了,这不要治我的死罪?”
于是,他又转身返回去,把自己的想法向几位释迦族的王子说清楚。这时候几位王子也表示理解,就带着剃头匠一起去见佛陀。
他们对佛陀说:“我们是骄傲的释迦族人,这位剃头匠长期伺候我们,请世尊先接受他出家,以便我们向他顶礼致敬,这样能抑制我们释迦族的傲气。”因为进入僧团晚的人,要向进入僧团早的人致敬。
跋提出家以后,他经常发出阵阵感叹。
比如在树林里,在树下,或者在空屋子里,他总会说:“哎呀,幸福啊。”很多比丘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佛陀,他们觉得跋提这样有点反常,甚至有人怀疑跋提是在对修行不满。
佛陀就把跋提找来,询问情况,跋提告诉佛陀说:
“从前我在位的时候,宫里宫外,城里城外,都有人在旁边保护我,可即便如此,我仍然感到害怕,感到忧虑,心存怀疑,老是担心。”
“而现在,无论是进入到林子中,还是我住在树下,或者在空无一人的房屋里,我都不害怕,都不忧虑,都不怀疑,都不担心,我现在的生活很自由,安详地接受别人的施舍。”
佛陀听后,就对跋提吟诵了一个偈颂,汉语译文是这么说的:
“身边不再潜伏危机;他已超越一切存在;无畏,有福,脱尽烦恼;连天神也无法相比。”
像跋提这样追随佛陀的故事有很多,能够让佛陀接纳的弟子,由于出生背景、社会地位不同,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所以故事也都很有意思。
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佛陀的僧团,然而人多了,是不是彼此之间还能保持非常亲近?在下一篇文章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