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五祖弘忍7岁被道信收留,13岁正式剃度为僧
四祖的直传弟子是五祖弘忍,也就是那个无姓的小孩,他被道信收留时才七岁。
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他在四祖门下,白天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
道信圆寂前,付法传衣给他。道信圆寂后,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
由于当时僧俗道众多为仰慕弘忍是达摩的正统,所以四方跟从弘忍学禅的人很多,于是弘忍又在离破头山不远的凭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弘忍在此继承和发扬道信禅学,所以,当时弘忍的禅学被称为“东山法门”。
东山法门实际包括了道信、弘忍两代禅师的禅学,因为弘忍曾三十年不离道信左右,尽得道信禅学思想精华。
他以后宣传的禅学思想,也与道信一致,东山法门的主要内容有两点:
第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这是道信提出来的。弘忍也常说:“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
又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这就说明:东山法门所持奉的是《 楞伽经》,特别强调要依该经所说“佛语心第一”来重视“心”的作 用。其意是要使信徒专门向内心用工,安心修习。
第二,依《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一行”,即“一相”,指法界一相。“三昧”即梵语“三摩地”的省称,意译作“正定”。
故“一行三昧”即指以法界为观想之对象,并以法界为唯一行相的禅定。
而根据《文殊说般若经》,认为在行“三昧”之前,先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到达彼岸的特殊智慧,按照经上所说的去修习,领悟法界无碍无相的道理,然后端身正向,系心一佛,专称佛名,念念相续,便能于念中见到三世所有佛。
正如道信在引《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时说:“欲入一行三昧,应住空间,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
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妙法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东山法门”形成后,在当时的禅学界影响很大。
道信曾在破头山集道俗五百余人习禅,弘忍又在凭茂山弘法四十年,“接引道俗,四方龙象归依奔凑”。
曾有“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之誉的弘忍大弟子神秀,在回答则天武后的询问时,就明确说:“我禀受的是蕲州‘东山法门’”。
弘忍门下的弟子很多,见于各种记载的就有25人,而被认为能传其禅法的有11人,南到今广东韶关,东到今浙江会稽,北到今山西长治,西到今四川资中,分布全国,各为一方宗师。
因此,自达摩传来的禅宗,其真正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始自弘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