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没有相的相,是什么样?
菩萨看破了所以不执著,就连度众或者不度众,也不执著。
菩萨如果执著于度众,或者执著于不度众,那他就不是菩萨,因为: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如果菩萨还有“我”,认为“我”是观世音菩萨,都要来好好拜我,只许供我,不许供其他,如果供了其他,就是背弃了我。
那么他就不是菩萨,菩萨永远不会这样。
但菩萨会观因缘。
比如小孩子该吃奶的时候,他就让小孩子吃奶,不会让他吃牛肉。到孩子长大的时候,再给他吃牛肉。这就是为什么,密乘的一些法脉不允许广传的原因。
上师在灌顶时就会说,“这个法不能告诉别人”,那就是不能告诉别人。
因为,就像小孩子出于好奇,会想吃牛肉一样,但即便他硬是吃了,可能会卡在喉咙里,甚至被噎死。就算咽下去了,也消化不了,拉肚子甚至生大病。
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如果时机不对,可能就会出现各种意外。
修行就是这样,“我相”,就是不执著自己的生命,不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因为“我”是随时都在变化的。
不要把自己的阴暗面当成自己,要知道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好的,因为每个人在被欲望和愚昧污染之前,都是清净的。只要用合适的方法,消除欲望和愚昧就对了,
佛陀讲《金刚经》的目的就在于此。
那么,何为“人相”?
比如,我是本体,那么父母就是人相,朋友就是人相,亲戚就是人相,同事也是人相,陌生人也是人相。人相和我相是相对的,因为有了我相,所以有了人相,有了人我的分别。
“众生相”,是对所有众生的执著,觉得有一个叫众生的群体,等着“我”去救度。
“寿者相”,是执著于寿命,希望自己的个体生命能够延长、能保持健康等等。
这些相的出现,就是在否定变化,渴望有形之物能够永恆,或者以为有形之物能够永恆,就是著相。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的心应当对一切都不执着,不滞留在界限分别的概念和形象上,不滞留在有形有色的事物上,不滞留在任何声音、味道和道理上。
如果心执着于相,就好像一个人走入了黑暗的地方,什么都看不到;如果心不执着于相,就好像一个人有明亮的眼睛,在阳光下能够照见到各种形式、世世代代。
所以,无相,不是把现象虚无掉,也不是现象不存在,他们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够执着于他们,不能被他们带着走,而是要超越于他们,达到自由自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