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乞来的食物分成四份
佛陀对僧团制定了戒律,乞食的时候不能挑,要不加选择地按顺序乞讨。如果只乞讨了一家,就装了满满一钵,就要马上回来。
如果装不满,就继续讨,但不能超过7家。如果到了第7家时,钵还是没有装满,那也要必须回来。
僧人外出乞食时,随身都会带着引磬,敲一下发声,施主听到了就会出来,对僧人说:“师父好”,然后进行供养。敲引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施主,“我要化缘了”。
但现在引磬已经成了法器,因为它发出的声音能让人提起警觉,一听到引磬声,就知道自己要修道了,不能再沉迷于红尘苦海了。
现在东南也地区,还保留着化缘的习俗。
早上,有些人就会带着食物在路边等着,僧人过来的时候,他们就一个一个地供养。也有人直接把食物送到寺院。
或者他们做好饭之后,就静静坐在家里等着,听到引磬的声音,知道和尚来了,就赶紧出去,把第一勺饭供养和尚,然后全家人再吃饭。
僧人乞到食物之后,就会低着头回到住的地方,不东张西望。
他们回来之后,会把食物分为四份:
第一份自己吃。
第二份供养同道,因为有时候他们是轮流乞食的,今天你出去乞,我留下来看家、禅修,明天我去乞,你留下来,乞回来的食物大家一起吃。
第三份分给生病的比丘,有些比丘病了,没有力气外出乞食,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同伴。
第四份布施给外面的鸟、鱼等小动物,跟众生结缘,同时也为自己积福。
有首偈子这样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意思就是,大象披着绫罗绸缎、金银珠宝,但它是个畜生,没有智慧,超脱不了。如果光修智慧,不修福报,阿罗汉也乞不到食,因为没人对他生起信心,没人供养他。
所以,没有积下福德的人,就没有人供养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僧人,修得很好,但他始终没有弟子。有一天,他问自己的师父,这是什么原因?
师父就告诉他:“因为你不布施,没有跟众生结缘,从现在开始,你每天拿点米去布施一下小鸟吧。”
这个僧人就照着师父说的去做了,20年后,来了很多年轻人当他的弟子,因为他当年跟那些小鸟结了缘。
所以,罗汉、和尚都会把自己的一部分食物供养给众生,这是佛陀朴素的智慧,在自己活着的同时,也要让别人活下去;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要让别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