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觉醒之路(5):菩提树下了悟
当佛陀还是悉达多王子的时候,一天晚上,他在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禅坐,终于,在曙光初现时,了悟了多年来一直在找寻的境界。
他睁开双眼,看着周遭的环境,看着美丽的树林和天空,看着人们,看着他的了悟。
在了悟了无上正觉之后,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静坐到中午,直到苏嘉塔一如往常带着食物来供养。但这次,他们的相遇变得极为不同。
之前的日子里,苏嘉塔只是看到悉达多静坐或禅行,但是这天,她看到这个单纯在菩提树下禅坐的人,有着极为不凡的风度和威仪,她感受到他那崇高伟岸的风采,也从他眼中,看到了威猛又敏锐的眼神。
她毕恭毕敬将自己的供养放在悉达多面前,说道:“尊者啊,今天您看起来非常不同凡响,和我之前看到菩提树下的您极为不同啊!”
悉达多面带微笑,以再简单不过的世人话语回答道:“是的,苏嘉塔,昨晚我悟道了,昨晚我证得正觉了,昨晚我达到了一直在找寻的目标了,就是为何我今天看起来这么不同的原因。今天是最棒的一天,是我生命中最快乐最美丽的一天!”
接下来,悉达多的其他弟子开始前来聚集在他身边。
由于悉达多在附近居住多年,因此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和弟子,他们都会带着自己的供养,来和他一起用餐。
这一天也是如此,悉达多和他的年轻弟子们分享着食物,苏嘉塔向大家宣告了悉达多证悟的成就。所有的弟子大声惊呼:“请让我们称您为佛陀、觉者,可以吗?”
他们如此请求,悉达多微笑应允道:“我很乐意分享自己所成就的、所见到的,我想分享给你们所有人,我想要分享给所有众生。”
如此,就在那个下午,悉达多开始分享一部分的证悟体验。
他讨论了禅修的某些面向,教导年轻弟子们如何练习觉察力、安住于内在的平静中。开示最后,一个弟子问道:“您所了悟的这条修道,我们应该如何称之呢?”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条甚深知识的道途,因此应该称之为“智慧之道”。弟子们开始称呼悉达多为“佛陀”(觉者) ,而由于悉达多出身释迦族,因此也被称为“释迦牟尼”或“释迦能仁”。
但在这之后,佛陀并没有立即开演法教,而是进入丛林中闭关七个星期,思考是否应该将自己所证得的,不可言喻且不可思议的正觉了悟,传达给人们?
如果要传授,又该如何传授?
他想着:
我寻获了甘露般甜美的法,
甚深,寂静,远离散乱,光明且非缘起,
我所要教导的任何人,都无法了解,
因此,我应该寂静无声地安住在森林中。
然而,七个星期之后,天人们前来请求佛陀分享他的证悟并开演法教,佛陀接受了。
当他到鹿野苑附近的森林时,之前一起修苦行的五位同伴之一,看到他前来,马上飞奔回去通告其他四位同伴:“我看到一个很像悉达多的人,到了咱们的森林附近。”
五人私下商议决定:“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礼遇款待他,他到了这裡我们也不会站起来致意,因为他违背了誓戒,放弃苦行之道,我们对他不再心怀敬意了。”
可话虽如此,然而当佛陀到了他们面前,他们完全忘了自己的决定,马上起立致意,他们不由自主就这么做了。
其中一个人立即依印度习俗去盛水,好让佛陀清洗双手和双脚,一个人拿来了板凳请佛陀上座,另一人则接过佛陀的钵,他们都理所当然地服侍佛陀。因为佛陀所展现的威仪是那麽显而易见,强烈到让人无法抗拒。
佛陀温和地接受了他们的供养,对待他们一如往昔友伴,他的行仪完全自然、真挚、单纯、直接、悲悯且充满了爱。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的朋友和兄弟啊,我已达成目标了,我已经悟道了,因此我想要跟你们分享。”
然尔,他们半信半疑,“你不是离开修道了吗?你不是破了苦行誓戒吗?”他们嘲讽地说道。
佛陀以充满了力量和威严的声音答道:
我的兄弟啊,一个追寻正觉之道的人,应该避免并捨弃两种极端,第一种是沉迷于享乐与纵欲之中。欲望就是永远都无法满足,对于当下永不知足,也不能欣赏、感恩当下,所以无止尽的欲望是第一个应该捨弃的极端。
第二个极端是过度的苦行,这也是证悟或正觉之道的障碍。我在正觉裡发现了中道,也就是离二边之道,这条修道上,没有享乐和苦行的纷扰,是一条达到正觉的道路。
我的朋友、兄弟啊,我想要与你们分享我的证悟和成就,以及我所体验到的这条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