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里的“神咒”,力量从何而来?
在《心经》的结尾,有两句古怪的话,原文是这样的: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的涵义,是通过佛学智慧脱离轮回,到达涅槃。但这里却又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就是《心经》给出的一段“咒语”,叫“般若波罗蜜多咒”,原文内容是梵文的音译,如果意译过来就是:度啊,度啊,度到彼岸去。苦海的彼岸就是涅槃。
那当初为什么没有直接意译过来呢?因为它是咒语,咒语的力量来自于它的发音,一旦转换成别的语言,咒语就会失效。所以,佛经里提到的咒语,基本都是音译。
这句咒语能用来做什么呢?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或者去药店买药,但是在相对落后的地方,缺医少药,怎么办?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念咒,而且有不同的咒语对应不同的症状。
但这些咒语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的,学会的人念咒治病时都很小声,有的甚至是默念,为啥?怕别人学走。
咒语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相对原始的环境里,人们更容易对语言产生敬畏之心,尤其是有韵律的语言。而且,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讹传,但对于咒语,人们的态度总是诚惶诚恐的,理解不了也要死记硬背。
这也是为什么会说,声音最重要,意思不重要,因为很多咒语的内容不能翻译。
比如著名的佛教咒语,六字大明咒:唵(ōng)嘛(ma)呢(nī) 叭(bēi)咪(mēi)吽( hōng),也叫六字真言,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很多种解释,但始终没人能说清楚,但这并不影响它流行。
所以,很多读《心经》的人,即便不知道那个“般若波罗蜜多咒"到底在说什么,也要生吞,总之,能从梵文音译里发出咒语的正确读音也就是了。
那么,这个咒语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提到玄奘在四川的时候,帮助过一个生疮流脓的病人,病人为了表达感激,便将一部短小的佛经,也就是《心经》,送给了玄奘。
后来,玄奘在途中遇到很多恶鬼,没办法脱身,就算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也无济于事。情急之下,玄奘开始念诵《心经》,没想到恶鬼马上就散去了。
这段记载在《西游记》中也出现过,玄奘为什么先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呢?因为《法华经》里讲过,任何人遇到任何危难,只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逢凶化吉。
结果,玄奘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办法不太管用。
那为什么《心经》就管用了呢?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其实起作用的不是经文本身,而是经文最后的那段咒语,这就是咒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