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菩萨讲法时,为什么旁边放七匹饿马?
马鸣菩萨,梵名为阿湿缚篓沙,是佛祖传付法藏的第十二位大菩萨。他是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人,与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关系十分深厚。
他出身于婆罗门家族,家学渊源深厚,从小就智慧过人,加之勤奋好学,造就了他辩才无碍的超凡能力,在当时的社会上无人能及。
他也是佛灭度后六百年间,出世的著名的大乘论师。
据鸠摩罗什翻译《马鸣菩萨传》中记载:马鸣菩萨是胁长老的弟子,中天竺人,原为婆罗门外道,后受胁长老教化改信佛,修习小乘经论。
由于他天资聪慧,博通众经,明达内外,四众敬服。他在中天竺一带修行化导众生。
后来,北天竺迦腻色迦王仰墓马鸣菩萨的威名,为了得到他而攻打摩揭陀国,并劫走了他。于是,马鸣菩萨就辅佐迦腻色迦王,劝导他皈依佛门,弘扬大乘佛法。
据经中记载:他曾挑选七匹好马,连续五日不给草料,到第六日早上,召集众人、外道都来听讲佛法。
同时,将饿马系在道场的柱子上,在说法的时候不断地添加拌有香料的肥草,看饿马吃草,还是听他宣讲佛法。
他讲法时,言词恳切,深入浅出,感人肺腑,周围一片肃静。连那七匹饿马也听得出神,尽管面前有肥美的草料,它们却没有进食,只是竖耳倾听。
等他讲完法,只听得那七匹饿马声声长鸣,潸然泪下。在场的人见此情景,无不为其感动。
因为饿马都能听他讲解佛经,所以称他为马鸣菩萨。
马鸣菩萨的著作深入浅出,富有哲理,声望传遍古印度的东部,与南部的提要菩萨、西部的龙树菩萨、北部的鸠摩罗什大师齐名,世人称为“四日并出”。
他著有《佛所行赞》、《大乘庄严经论》等。
马鸣菩萨的形象为二臂像与六臂像。据《白宝口抄》中记载:其色身呈洁白色,双手合掌,坐于白莲花上,骑乘白马,身着白衣,以璎珞遍体,形象庄严,头顶戴有华冠。
《十卷抄》中记载:马鸣菩萨是曼茶罗中的中尊菩萨,其身生有六臂,全身呈白色,头戴花冠,左第一手持宝珠,次手舒掌以大指钩中、无名指,第三手持丝带放于肩侧:
右第一手仰掌执法器,次手结施愿印,第三手持秤,坐于青莲花上,或乘白马,其供养之法称为马鸣法。
他能化现种种衣服棉绢,利益贫困无衣的众生,还尊他为蚕神。供养此尊菩萨,福报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