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不执着的智慧,就叫观照般若
佛陀在涅槃之前,一直都在积极地度化弟子。
佛陀涅槃的时候,有个婆罗门听说他要涅槃了,就赶紧去找他,但阿难不让这个人进,说佛陀就要涅槃了。这被佛陀听到,却告诉阿难:
“让他进来,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弟子。”
然后这个婆罗门就进去了,佛陀马上给他开示心性,这个人当场就证得了阿罗汉果,在佛陀的床边涅槃了。在这个人涅槃之后,佛陀才涅槃。
所以,积极地度众,而不执著于度众本身,这就是佛。
佛陀拥有那样的大悲,自然会有大愿,无大悲就无大愿,无智慧就无大行,为什么无大行?因为自己也是个瞎子,刚出门就摔跤,走五步摔十下,头都碰烂了,遍体鳞伤,谁信你?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原本雄心大志地想创一番事业,谁知道刚刚开始,刚刚经商,就到处碰壁,老是被骗。
所以,有智慧才有大行,无智慧就无大行。
这也是为什么,佛陀明明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但他仍然在积极地做事。佛家就是这样,提倡看破、放下之后,仍然要精进地做事、度众、传播,不能因为破相而陷入断灭。
要既明白空性、追求空性、实证空性,还要扎扎实实地修行,不废除实际的利众行为。
实际行为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还有一个人的智慧和慈悲,而不是语言。
有智慧而无行为,叫狂慧;有智慧而无慈悲,叫焦芽败种;有慈悲没有智慧,叫婆婆妈妈。
纵然一个人慈悲得很,但老是婆婆妈妈地放不下,这叫小慈,不是佛家提倡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大慈大悲是破执、无我、利众,心虽然明白空性之理,行为上却脚踏实地地积极做事。
所以,现在有些年轻人所谓的“佛性”,只不是夸夸其谈废除行为而已。
有智慧,才能降伏心,不能降伏心是做不了大事的,因为有执著,看不破,更拒绝不了诱惑。
只有降伏了心,才能看破,才能做事又不执着,才能让万事过了就过了,像大雁飞过天空,长风吹过天空,不留痕迹。
心也要像海面,这会儿飞驰过一艘汽艇,但浪花一落,水面就平整如镜了,留不下一丝痕迹。
这种不执着的智慧,就叫观照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