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空”与“色”并没有区别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四四十六个字,就是在反复的宣示,这个重要的学说:色不异空,换一换,空不异色;色即是空,换一换,空即是色。这是不是有有点啰嗦呢?
不是,它绝无可能做无谓的倒换,它既然这么讲,一定是有它的道理。
首先,色是指什么?色在梵文里边,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感的东西。我们汉语简单的说色,其实指一切的物质形态。
所以,不要把它理解为一块石头、一块木片,这种具象的物质。它是指一切有形、有相、有质的物质形态。比如“形形色色”的色,也不是颜色的意思。
那么,空又是什么意思?空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就是空,而是在说,没有色就是空,或者说色灭即空。
空,并不是对“有”的否定,不是那么简单。换句话说,比如手上有一块石头,把它扔了,就得到了空吗?或者,手上有张纸,把它烧了,化为灰烬,随风扬去,就得到了空了吗?
不是这样。
空就像一瓢水,把它加热,它就会沸腾,化作水蒸气,然后消失了,喝不着,触摸不着,也看不着。但当它一冷却,水蒸气还会变成水,就看得着也摸得着了。
空并不是空无所有,空是实相,实然之相、实然本体。
空和色,不可以硬生生地一拆为二,它不是两个极端,也不是互为反义词。
色是借四大和合而成,地、水、火,风,本身就是空的,在这个世间上,有什么东西不是凭借着因缘而成的呢?
如果什么事情都是由因缘而生的,那么它就都有相待性,都有相对性,也都有依赖性,因缘嘛,一环扣一环。这件事情以那件事情为前提为条件,那件事情又以这件事情为前提为条件。
我们去追求身体健康,追求很好的生活质量,但是不能由此而认为可以长生不老,永保荣华,这是不可能的。
有这样一个比喻:风中的烛光,就好像是深秋枯树上的一片孤零零的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熄灭,就会飘落,完全不能执着。
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假缘暂住”,就是凭借、依靠,暂时的存在。
开头这十六个宇,是般若学说的开端,甚至说是钥匙。
“色不异空”,为什么又要“空不异色”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对概念哪个在前面,哪个在后面,有的时候会执着,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时候会想得不透。
在色不异空后面,紧跟着空不异色,它的意思是,空与色并没有区别。
比如,人一定会去做一些什么,会用行动去应对一些事,这都是由业力造成的。从因缘的角度看,就不能说它是没来由的,它不是无端地呈现。
在前后无际的因果链条当中,这根因果链条环环相扣,没有来头,也没有去处,非常非常长的,前后无边无际的这样一个因果链条当中,都是由因缘凑合而成。
这种因缘凑合就是空性,所以空性绝不是虛无,而是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待性、相对性。
所以才说“空不异色”,后面再补上“空不异色”,是要强调世间因果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