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文
祈愿所有的学子们,能稳定身心,自在应试。 让我们一同为考生们祈愿祝福! 文/星云法师! 今天弟子怀着, 祝福的心情向您祈愿, 祈求您加被。 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 让他们都能够, 金榜题名。顺心满意! 这都要祈求您: 让他们能从从容容地参加考试, 让他们能快快乐乐地步出考场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都知道 考试胜负的关键 决定于(p....
2023-06-23

佛法的修行有哪些次第
略说佛法的修行次第(摄影: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的修学比较妥当。对于修行次第,发生欢喜,当知是名修行次第。防护六根之意)之后”经论中常常将”用来比较人类有别于畜生“惭是对自己德学浅陋。有一种懊悔之心,愧是怕自己作恶受人讥评,也让别人乃至整个社会一起受苦“ 如果一个人常行善事(妙行),我们的心也变得很安定(正定)“我们自然就会生起一种欢喜心来学,心会很,我常常会有这种感受。....
2023-06-23

对治嗔心的“综合疗法”
对治嗔心的“综合疗法” ☞嗔恨心是个果: 一尼众问?为什么起嗔恨心: 妙祥法师开示? 为什么要起嗔恨心。嗔恨心是个果,虽然知道嗔恨心不好但它也是(p....
2023-06-23

佛教中施主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施主是什么意思?梵语檀越,也音译为陀那钵底、陀婆。意为行布施的主人,一般指出资供养僧众或者举办法会的在家信众。乐于布施者都可以称施主。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愿说: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施主,(术语)行布施之主人也。自投资财而开法会或供养僧之人,又葬式之主等皆谓之施主。梵语檀越,陀那钵底Dā-napati,思益经一曰:世尊何谓菩萨能为施主“菩萨能教化众生:寄归传一曰。....
2023-06-23

初学者读什么样的经书比较合适
只要是没被别人改过的经书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宝,都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 就是你有缘得闻哪一部经书,比如说我发现《金刚经》了,我也发现《地藏经》了,你就知道诸佛如来那种救度众生的慈悲心。他能变现很多种不同的身形来救度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和菩萨慈悲心的表现,能知道他们是以救度众生为目的的。并且能知道他们是以不同的身形来救度我们, 《普门品》主要体现的是往生之前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急需解决的一些事情。....
2023-06-23

对出家人的称呼你知道多少
你可知对出家人的称呼? 有关对出家人的称呼,各种称呼五花八门,别说一般在家居士难以区分,根本不足以将各种称谓详细的说明,现如今在名字上保留古代传统的。可能也就只有出家人了,都是有名有字有号的,名与字不相同: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一出场得这么说“在下姓刘,某家姓关名羽:姓孙”字载之,大家已经不再另取名与字。只剩下姓与名了,依然保留着名与字的传统,每位出家人都有两个名字。字号也应该是分开的。....
2023-06-23

抄写佛经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吗
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才会对佛法知解得更加深刻。抄写时易于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二、可以在笔墨中立见因果“会显示出书写者内心的境界或感受,那么笔画就会相应地显示出抛筋露骨、粗蛮莽撞的形态,那么笔画就容易呈现出锋芒毕露、戾气逼人的情态,那么笔画自然会显得拘谨局促和柔弱迟疑,如果书写者胸襟宽广、慈悲为怀。....
2023-06-23

妙莲长老: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就是你身、口、意三业能与佛法相应,如果闭着眼睛容易昏沉,不管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 在昏沉或散乱时应用大声念,佛号盈满两耳;就是只有唇舌在念而你旁边的人都听不到,意中佛号也仍观得清清楚楚的,因为你心中没有念佛了,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样念法今世是没法相应的!把当下的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明明白白,你再相续无间的念,每一声佛号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则十方佛国所有佛都能听到“....
2023-06-23

圣严法师:如何做佛事
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而且是邀请专业的僧侣、尼师来为亡者诵经、礼忏,甚至诵经礼忏的坛场在做佛事,最好是亡者的家属、亲友亲自持诵,不可把佛事做为葬仪的一个节目来看,因为做佛事就是召请亡者临坛听法,如果亲友、眷属对于佛事漠不关心,依亲友眷属做佛事的功德力量,同样可使亡者得到超度与救济的力量,若要超度先亡眷属,应该恭敬、供养诸佛菩萨。....
2023-06-23

达照法师:佛法不是从他处而觅
佛法不是从他处而觅! 在佛弟子的心中有一种佛法,在不是佛弟子的人心中也有一种佛法,而此两种佛法的共同点便是拥有了生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中就有佛法,假如不知道如何观照自己的生命,那就难以真实受用佛法。除非你有殊胜的善根和机缘,未能把握佛法精神的,而把握了佛法根本之后,则是一种显现的佛法。然此二者均为生命之真实,而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现实的各种感受,以致于看不见自身的真纯、明亮和洒脱的气质:....
2023-06-23

星云大师:佛诞节祈愿文
佛光山浴佛法会浴佛池! 我们在此地虔诚恭敬地礼拜, 因为您诞生到世间来了, 蓝毘尼园里奇葩争妍, 迦毘罗卫国中万众欢腾, 众鸟齐声歌唱。 从此人间有了光明, 从此人间有了佛法, 发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宣言, 用清净法水洗涤娑婆尘土, 溷浊的溪水变得清澈, 燃尽的薪火炽盛起来, 地上出现稀有的瑞相! 这些都是在欢迎圣者您光临世间, 由于您降诞在娑婆世界!....
2023-06-23

一行禅师:我们内心的能量区
我们都知道当愤怒生起时,若采取任何语言或行动并不明智,想克制自己的反应,其实真正该做的是:回到内心观照愤怒。 愤怒是心中的一个能量区,是个内心正在受苦而需要照顾的小孩。当生气时,就是聚集另一个能量来拥抱与照顾愤怒。第二个能量区是正念的能量,也就是佛的能量,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我们都有能力藉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来聚集它。佛在心中”每个人都有能力聚集正念的能量,清楚地觉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
2023-06-23

证严法师: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学佛就是要了解道理,了解人间空幻犹如水中的金块一样。 文/证严法师,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谁也不知道,一生力争得来的物质、财产?到底有多少时间能享用呢?又有那些能永远拥有呢: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看到水中有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块,他看了很高兴。赶快跳进水里捞取,但是;任凭他怎么捞都捞不到,筋疲力竭、全身既湿又脏的他只好上岸休息没想到在水波(p....
2023-06-23

放生时必须念《放生仪规》吗
放生时必须念《放生仪规》吗?因为《放生仪规》不是念给众生听的,众生就懂, 当然众生也可以听懂。所以说不要简单放生。还是念念《放生仪规》。写这个《放生仪规》的人肯定是个大德。对众生的理解和着相,马上放生救命。放生、念经、拜佛哪个消业快?放生算布施吗:像阻止放生等行为就是愚痴:而救那些健康的——那你说世间为什么还有医院,被邪见说法左右以后就会造种种的恶业。造了恶业却认为是善的。....
2023-06-23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摄影:惜缘法师): 问有人(p....
2023-06-23

佛教对神秘现象怎么看
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的显圣。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做为佛菩萨的代表,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现。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利养、恭敬、妄自尊大的名位。就是鬼神、外魔附身、显异惑众,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分。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
2023-06-23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专心修持某一法门,但不一定是单独的个人修持,天台宗祖师们所编的忏法、仪轨。单独过木食涧饮的修行生活数年,原先都是个人修行,但是住茅蓬的风气, 近世的闭关修行有两种人。另一种是为精进的禅修或潜心于经藏。后者才是真正的修行,若不知修行的方法,那么虽然闭关三年五载。....
2023-06-23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法师慈悲,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忙碌的人修行,佛陀于因地修行时,只要有人致诚念阿弥陀佛名号,其中第十八大愿说:佛陀慈悯众生。每日能有十个念头与佛相应” 宋代慈云大师对最忙碌的人说,每日念十气佛!合掌称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大师,呼出去一口气之长短去念,回向时发愿求生西方,于行住坐卧中多念佛, 讲到修学次第,首先要皈依三宝。....
2023-06-23

妙莲老和尚:要为后代培福慧
身为佛弟子要有智慧、要觉悟。也糊糊涂涂的在瞎忙,利益众生出苦海,学了佛应该要比一般人更忙碌”就象出家人为弘法利生而忙碌不已!本来为儿女忙也是理所当然的,单单为儿孙在忙:总希望他们将来能成龙成凤、光宗耀祖,但有些父母很开明却对儿女说。要是上一代没有修善积福。下一代根本不会中规中举好到哪里去的,积极修福培德、恭敬三宝,只要是利益人的事就要去做?何需留钱给下一代,下一代没福报、没出息?....
2023-06-23

梦参长老:修供养的妙法
修供养的妙法, 如果读过《普贤行愿品》,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三个愿,而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这样的赞叹、供养,用你的心力把这里的花移去供养佛菩萨,这就是普贤菩萨的供养,也就是指我们现在凡夫的一念心,或者念《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受持读诵的人怎样用心,跟给地藏王菩萨服务的,赞叹一切菩萨,最后就成就佛果,总比想烦恼好,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烦恼。....
2023-06-23

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轮回
因果和轮回就像是两个大黑洞,这令我对因果轮回始终抱有深入了解的兴趣, 如果因果真的存在的话,因果轮回在佛教中特指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三世因果也正是佛教因果论不同于外道的一世因果论的地方。佛教在因果系统中增加了轮回这个。如此一来就完美的诠释了因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来源”必须以三世来说明因果“就会不自主的被囚禁在这生死的循环——也就是轮回之中”而那时我们的心念——更正确说是“....
2023-06-23

八敬法是在歧视女性吗
八敬法是歧视女性吗? 我还看到有人反对“八敬法”说这是,歧视“女性”若这话是社会人士所说倒也罢了,若是作为佛子甚至出家人也这么理解,那我只能说你太自以为是,佛陀制定这样的戒律,难道是为了,歧视女生“佛教最早提倡”众生(p?....
2023-06-23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佛弟子可略分为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 佛弟子可略分为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学佛修行了脱生死,并非学佛的人一定都得出家,绝不会因大家学佛。既然在家、出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又何必有出家制度的存在, 佛经中虽然赞叹出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可是不能出家的人;....
2023-06-23

念咒的效果和念经一样吗
念几遍咒等于念一部经? 一居士问:念108遍地藏王菩萨灭罪真言之德相等于一部《地藏经》,这样说对不对? 妙祥法师开示: 这种说法没有道理。为什么呢?谁都不能代替谁,谁都又可以代替谁。 为什么说谁都不可以代替谁?经都是(p....
2023-06-23

淫欲心太重应怎么对治
淫欲心太重应怎么对治?顶礼师父!弟子淫欲心重如何对治?最根本的是要有更高的志向,心里不要只装着这点肤浅的欲望。多亲近积极向上的朋友,少接触那些刺激人的声色环境;多脚踏实地做事,少打妄想。如何断除淫念? 学诚法师答:小孩对玩具着迷,总是放不下,大人则不会如此。之所以沉迷欲念,是因为内心没有更能吸引自己乃至占据全部身心的东西,没有体验过更微妙清净的快乐。根本解决之道是去启发内心更深处的灵性与追求。....
2023-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