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念佛法门对在家信众,十分合机?
为何说念佛法门于在家善信, 善人修净业正因,基址巩固,所以念佛能够得到真实利益。在家人身在俗世,事务过多。而念佛一法,最为方便。可以在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念佛。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都可以。如果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佛慧法师....
2023-04-29

如何去除妄想?坚持佛号,不随妄转
问题: 我经常妄想纷飞,做事情经常做着做着心就跑远了,不能定下心做事。面对妄想,有什么可以有效去除的办法吗?宽定师父:要坚持佛号, 坚持佛号:一名弥陀念诵听,单一、专注、摄心念。 不随妄转:妄念人人有,个个都不同,随因缘生灭。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又何必跟着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转。 印光大师开示:....
2023-04-29

听闻佛法与修学佛法,哪个更重要?
对于初入佛门的大多强调要多听闻经教义理,因为闻法是成就佛法智慧的重要方法。又有许多人认为修行解脱道才是最重要的。听闻佛法的过程是帮我们了解和熟悉佛法的修学路径,思维佛法是帮我们决择法义,修学是帮我们实践与证悟佛法的解脱功德。则难入佛法堂奥,有些人却将佛教的闻思当作世俗的阅读,经常把佛教典藉当作一部普通的作品来读,少于恭敬尊重和思维、实践。读完后最终也就只能记住一些名词,佛教修学中除了听闻。....
2023-04-29

受五戒后可以舍戒吗?吃肉、鸡蛋算破戒吗?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能否在阿弥陀佛前舍五戒?杀生算破戒,吃鸡蛋、吃肉不算破戒。酒戒,但是五戒里边,杀盗淫妄属于性戒,不通忏悔。是通忏悔的。如果你无意中破了酒戒,忏悔得清净。二一种是作恶后能悔。当然忏悔必须是真实的忏悔心。不能只忏,不能依然如故去犯戒。断这个习气确实很难,和成就佛果的无量功德相比,一世勤苦修行,那你还是要把这个心地上的种种因缘果报和功德利益算清楚。....
2023-04-29

每天先读《无量寿经》《地藏经》,再念佛,可以吗?
弟子每天读诵《无量寿经》和《地藏经》、再念佛,其它时间都念佛可以吗?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一句佛号里面就具有《地藏经》、《无量寿经》, 但是你也不能说念佛好、诵《地藏经》不好,如果你执著说诵《地藏经》好、念《无量寿经》好,念佛不够,就诵一部《地藏经》再念佛也行。是让我们增加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和愿力。诵《地藏经》干什么?地藏菩萨作为光目女和婆罗门女的时候在干什么?....
2023-04-29

内心情绪化或经历生死时,身为佛弟子如何解决?
我们常常说:做人最好不要占别人的便宜。一直以来大家一听到....
2023-04-29

除了修学净土五经,还修学其它大乘经典,属杂修吗?
恳请法师慈悲开示。又修学其它的大乘经典,会影响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吗?那我们依《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就是执持名号,专门学修净土当然要以净土的根本经典论著为主, 还有一门深入的法就是万善同修,只要你心在这个净土道上,全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你真正地在教法上能有一些融会贯通的能力,净土宗真的像祖师开示的说,《法华》《楞严》在我看来,也是在讲净土呀。《楞严经》里边的七处征心。....
2023-04-29

在家居士的职责,容易劝人学佛的职业
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才能在佛法的修学上,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也绝不可能真诚学佛。在家居士的责任, 作为在家的佛弟子,祖师开示我们说,你不能在家只是一味的学佛,年轻的学佛的弟子,容易劝人学佛的职业。最容易劝人为善学佛了, 所以医生教病人念佛。即使能念佛为终。或者为来世种下信佛念佛的善因,而如果医生只求自利,没有利他之心。更不能劝人念佛念观世音菩萨,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教导我们说。....
2023-04-29

如何对治不好的念头?
问题: 我们人的念头很多,如果意识到念头不好,该怎么忏诲?如何把这个不好的种子影响力减少到最低?圆藏法师: 我们妄念纷飞,念头有恶、有善、有无记。....
2023-04-29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
2023-04-29

受菩萨戒后,以前购置的皮毛真丝物品是不是都不能用?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代老菩萨问,以前购置的真丝衣服,请法师慈悲开示。 我们受了《居士菩萨戒》里边有一条,不伤害众生,不穿众生的皮毛真丝等,当然受了菩萨戒过后尽量不要再买这些东西,这些众生皮毛或者丝做的衣物,真皮鞋子尽量不要去买。你有的能够结缘给其他不学佛的都可以结缘,无法结缘的自己穿也可以。我们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一个佛的弟子受了菩萨戒,穿了过后要知道要为这些众生念佛,多给他念佛回向。....
2023-04-29

三宝弟子学佛要做到的五个点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 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苦有....
2023-04-29

在家居士应该如何学佛修行?
皈依三宝要全心全意, 很多学佛人把皈依三宝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认为不皈依也能学佛?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 皈依三宝,是发心学佛的第一步,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我们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始终只是在学佛的门外徘徊。最终也难以有所成就。....
2023-04-29

什么人在净土法门最能得到利益?
什么人在净土法门最能得益? 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念佛,阿弥陀佛定不欺人。 否则即使遇到了净土法门,生起了崇尚之信心。但仍然存有好高骛远的念头,放不下面子,不肯以愚夫愚妇自命,在净土与其他法门之间来回抉择切换。 这般不能安定下来,比起一心一意的愚夫愚妇,都远远不如。不能安心一念,以佛号为本,只是不断选择而不精求,会导致求升反坠,这是自误,不是佛咎。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佛慧法师....
2023-04-29

上班居士怎么修行?
您每天通勤需要花多少时间?据统计,目前各大城市的通勤时间单程都在45分钟-1小时。这么算来,每个工作日,我们都有1.5-2小时在路上,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一年就有376.5-502小时用于通勤。 这么长时间,您是怎么利用的?自驾上班,那就在专心开车,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则有很多选择:刷朋友圈、看小说、追剧、打游戏、背单词、聊天、发呆、闭目养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
2023-04-29

修行需松紧适中,自律才是中道
人生短暂要珍惜,学佛修行要精进。怎样才算精进?三个月磕十万大头、不开悟不起身,可现实却困难重重,做不到怎么办? 其实,即使做到了这些,也不一定就是精进,做什么事都别忘了....
2023-04-29

受菩萨戒后忘记诵戒,应该补诵还是忏悔?
我在一年前受了菩萨戒。有人说初一、十五诵戒,又有说月末(农历二十九或三十)十五诵戒。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是补诵?感恩法师。 佛教传统是半月半月诵戒,且依农历而有初一、十五的时间安排。这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忘了学修,在半月半月的诵戒中更好地理解、熟悉乃至记住戒法,对照戒法来行持。并不限于半月诵;日子方面,过去多用农历,大家习惯初一、十五的时间,而现在时代变了。....
2023-04-29

在家如何修行?六祖慧能开示在家修行要义
因韦刺史向惠能大师提出:....
2023-04-29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 少欲知足。少欲则少烦恼,知足则常乐。凡夫会犯过就是多欲,不能知足,那就会造恶业。少欲知足是持戒的总原则,要轻重等持。 微细的戒你能够守持,心就细了,心细,渐次地能看到你的起心动念,都会很清楚;马上赶快转念念佛,要这样用功,古人都是在起心动念处做功夫的。打妄想过了,才知道打妄想,要犯过了。持轻的戒是对治习气,所以轻重等持最好。说我没办法,那就能做的尽量做,做得越圆满越好。....
2023-04-29

如何理解“念阿弥陀佛圣号时都能与佛相通”?
如何理解....
2023-04-29

在家弟子如何才能抵制住诱惑、严持戒律?
在家弟子如何才能抵制住诱惑,严持戒律。弟子经常犯戒前给自己找种种的借口,犯戒后又种种的懊悔自责,感恩法师开示。 其实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发心的问题,发心不是说我们要发一个严持戒律的愿望,发心是指我们真正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一种正确的理解、定位和取舍, 如果知道这一生真正的取舍了,你对戒律很自然地就能行持起来,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虽然学佛了,但是并没有真正生起解脱的意乐、修行的发心来。....
2023-04-29

在家人每天应该如何修行?改变自己
....
2023-04-29

学佛求法为什么要有恭敬心?
问题: 法师,学佛求法为什么要有恭敬心呢?我们不恭敬,难道就求不到法吗?网上公开的资料随便看,随便抄就行了,我们何必要去恭敬佛、法、僧三宝呢?....
2023-04-29

如何在家里供佛?佛像要怎么摆放?
在家里的佛堂里面怎么样摆放供佛更如法?请师父开示。但是有的人在家里供佛,佛像摆得很多,供养具乱放,佛菩萨都好,没有哪位佛菩萨不好。供一尊佛等于供一切佛,供一尊菩萨等于供一切菩萨。 那么怎么样以身、口、意之所依来供养?就是中间供佛,身业要像佛一样清净、庄严,经典可以摆在佛的右手边。比如《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或者其它的大乘经典。可以供养舍利塔。就供养念珠。在佛的左手边摆着舍利塔或者念珠。....
2023-04-29

学佛几年后对闻思、做功课没那么精进了,该怎么办?
问题: 学佛之初,热情高涨,也非常欢喜,但几年之后对于闻思、做功课、放生等善法,渐渐地没有那么强的意乐了。我知道应该精进,可就是做不到,传静法师: 精进是于法生欢喜,当我们对法丧失欢喜时,自然会懈怠。因此,懈怠很难靠逼迫去对治,而是靠疏导....
2023-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