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门辩惑论

  【十门辩惑论】三卷。唐·复礼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永隆二年(681),太子文学(古代官职)权无二就《维摩》、《法华》、《涅盘》等诸经之教说,提出维摩以神力运如来、....
2023-08-09

北山录

  【北山录】  凡十卷。唐代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北宋慧宝注。又称北山语录、参玄语录、北山参玄语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因慧义寺位于城北长平山之阳,故称‘北山’....
2023-08-09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
2023-08-09

大明高僧传

  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如惺撰。此传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如惺号幻为,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曾住天台山....
2023-08-09

海东高僧传

  【海东高僧传】
海东高僧传  二卷。高丽·觉训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  ‘海东’指朝鲜半岛。此书即朝鲜半岛之名僧传略。搜集与朝鲜诸国有关之佛教名僧,述其....
2023-08-09
海东高僧传

付法藏因缘传

简介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付法藏经》,六卷。各经录原来题作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概说  本书的记录,最初见于梁代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新....
2023-08-09

三国遗事

权锡焕、陈蒲清翻译的中文版《三国遗事》  《三国遗事》全书计五卷,分为王历、纪异、兴法、塔像、义解、神咒、感通、避隐、孝善共九个部分。除王历外,其余八个部分内含一....
2023-08-09
三国遗事

瑜伽论

基本信息
瑜伽论  作者:(印度)室利·阿罗频多 著,徐梵澄 主编  ISBN:10位[7561741243] 13位[978756174124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4-1  定价:¥19.80....
2023-08-09
瑜伽论

释迦方志

  《释迦方志》二卷。  唐道宣撰,成于永徽元年(650)。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中华书局1983年1月版范祥雍点校本等。  本书是一部记述释迦牟尼诞生地和教说....
2023-08-09

天台九祖传

  【天台九祖传】  全一卷。南宋沙门士衡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述天台宗九世祖师之传记。九祖即:高祖印度龙树、二祖北齐慧文、三祖南岳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
2023-08-09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宝感应要略录】  三卷。宋·非浊集。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册。依序文所述,本书主要在辑录诸书中有关三宝感应的故事,以便将浊世末代的众生导入佛法之门,使趣向断恶....
2023-08-09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四卷。唐·靖迈撰。为后汉·迦叶摩腾至唐·玄奘之间共一一七人所译经论之图纪。并附载有译者小传。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五册。  ....
2023-08-09
古今译经图纪

钟鼓楼是用来做什么的?

“钟鼓楼”是做什么用的?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是寺院安置钟、鼓的建筑。在人们对佛教的理解认识上,一直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在每日的凌晨和傍晚,佛教寺院都要撞钟....
2023-08-09
钟鼓楼是用来做什么的?

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只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五千人俱。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人,前後围绕而为说经。....
2023-08-08
佛说十吉祥经

究竟大悲经

  佛经名称,佛经原文:究竟大悲经卷第二,其地大何以然者是病本云何如是解脱用。佛告无碍菩萨摩诃萨曰。世间大地荷负四种重担。一者诸山。二者江河。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净秽....
2023-08-08

十八泥犁经

  佛言。人生见日少。不见日多。善恶之变。不相类。侮父母。犯天子。死入泥犁。中有深浅。火泥犁有八。寒泥犁有十。入地半以下火泥犁。天地际者寒泥犁。有前恶后为善。不....
2023-08-08

悉昙字记

  《悉昙字记》,唐山阴沙门智广著。据本书前叙说,南印沙门般若菩提携带陀罗尼梵夹自南海来朝五台山,与智广相遇。智广因为诵陀罗尼,考校发音难得准确,遂从般若三藏曾至南印学持....
2023-08-08

解深密经

  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相续解脱经》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译《深密解脱经》5卷;③南朝陈真谛译《解节经》1卷。此经以阐述大乘境行果为中心,分序、胜义谛相、心意识相、一切....
2023-08-08

四辈经

佛说四辈经  《四辈经》是佛教经法之一,又名《佛说四辈经》。由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收录于佛学典籍汇编《大藏经》的经集部。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2023-08-08
四辈经

佛说善恶因果经

  佛经名,佛经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菩萨。人天大众围绕说法一心静听。尔时阿难为众生故而白佛言。世尊今见世间等同一种生在人中。有....
2023-08-08

佛陀的一生中,遇到过两次“女难”

在佛陀的一生之中,从未遭到过外教的迫害。这虽是由于印度民族爱好和平,也是因为佛陀的教义,持乎中道。在佛世印度的各派系之间,除了义理上的论争,不曾发生过暴力的械斗。尤其是佛....
2023-08-08
佛陀的一生中,遇到过两次“女难”

佛陀居所的因缘,非常富有诗意

释尊于成道之后,直到入灭为止,大约有四十五年的岁月。
每年有四个月的雨季,佛陀和常随的弟子们在某信徒的家里,或在某长者所建赠的精舍、林地、庄园之中,安居度过之外。平均每年....
2023-08-08
佛陀居所的因缘,非常富有诗意

佛陀应父王之召,还乡七日

释尊成道之后第五年,应其父王之召,由王舍城回到了他的祖国迦毗罗卫。佛陀将要回国之先,这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很快地传遍出来,父王、姨母、妃子,以及佛的儿子罗睺罗等,都在等待着释尊....
2023-08-08
佛陀应父王之召,还乡七日

净土十疑

  佛教术语,天台智者大师就净土往生出十疑。通释之以劝诱往生:‘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
2023-08-08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记载  据现存经录记载,本经第一译始见于梁代《出三藏记集》卷四,列入失译杂经录内。隋代《法经录》亦将本经列入疑惑录内,题《仁王经》二卷,下注云:"《别录》称此经是竺法护译,....
2023-08-08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