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开卷有益但需慎重选择
开卷有益确实不错,这是古人鼓励学子读书的一句话,可能开卷无益,譬如色情书刊、八卦刊物、邪知邪见的书籍充塞了书店、书摊,心灵能不被牵引堕落就已经是幸事了,那里能称得上开卷有益呢?你在世时杀人抢劫、胡作非为“你在世上整天只知吃喝诈骗”再投胎做人,记者听判后向阎罗王抗议说,刚才他们两个人种种的坏事做尽:因为你写的文章戕害人心,到现在还继续在世间上流传;他们两个杀人做坏事。....
2023-07-01
一行禅师:以正念拥抱愤怒
你可以不生气....
2023-07-01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的领袖,即使至高如佛陀与弟子也只是一种师生关系(p....
2023-07-01
圣严法师:修行时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这种有所为而来的态度毋宁说是正确的,在修行的过程中。却应该把所有期求、期盼的目的暂时忘掉, 工作时应该只顾耕耘;一心一意地努力工作,我们自己只管尽力而为。却不能期待一定可以得什么果“因缘福报好就会丰收。农夫除了尽心尽力耕作之外。那些辛苦耕种的经验确是最宝贵的,要以修行的过程作为我们的目标,不以贪心吃,打坐时没有贪求心;....
2023-07-01
界诠法师:杀生戒解说
不犯重罪。杀戒以杀人为重,杀人以具足五个条件成不可悔罪:不外乎自杀、教人杀、遣使杀。杀者犯了杀戒不可悔罪。亦犯不可悔罪。杀人后果,亦犯不可悔罪;凡是能致人于死的手段,人死,非人(变化人)死、畜生死、犯中可悔罪。非人死,人死与畜生死,犯不可悔罪。 三、为杀畜生而作方便者,人、非人、畜生死,皆犯下可悔罪。非人死犯中可悔罪,畜生死犯下可悔罪。 以上所举四种杀生动机,皆以动机对象边得罪。....
2023-07-01
证严上人:正命与邪命
学佛者应持守正念、力行正道, 学佛者应持守正念、力行正道:佛陀教诫弟子。修行必须透彻实相、去妄归真,将佛法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不择手段显异惑众、迷乱人心,以争取世人的尊重与供养,是大妄语业:非真佛弟子,学佛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人依善恶业而来世间“凡夫被命转“修学佛法必定要有超然的思想”不可谈玄说秘,脱离做人的道理,应引导人们积极了解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进而启发清净本性。所以学佛者应。....
2023-07-01
惟觉老和尚:吃素对学佛人的重要性
惟觉老和尚(图: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学佛的心,我们起心动念,也应该有一个标准,达到最高、最圆满、真善美的标准了,这样就能成就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 定力。乃至于佛的神通妙用都现前了,所谓方便就是一个桥梁。做一件事情也有方便,如果没有方便,做事就不容易办好,修行也要有方便,没有 方便。....
2023-07-01
印光大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印光大师。 一、笃尽己分,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言女人职分。即孝翁姑,和妯娌。相夫教子等,以能孝友温恭,则宜家,能辅助丈夫。令其德业日进,过愆日减,则宜室。则儿女相观而化,均成贤善。儿女既成贤善则从此以往世世子孙皆成贤善故光常谓治国(p....
2023-07-01
佛陀最后一世:人之痴与不痴
他的一个儿子萨遮迦来到毘舍离与佛陀辩论。佛陀提到自己觉悟前的精进,如何使他发现苦行不是证道之途,说:我曾向数百听众说法“沙门乔达摩在为我一人说法:因为如来是为令大众知之而说法”当说法完成后“使心专一、专注在我说法之前的相同所缘上,沙门乔达摩是应供、等正觉者,但沙门乔达摩可曾在白天睡眠呢”正念、正知而入眠?萨遮迦反驳道”称此为痴人之住,人如果没有舍断那些垢染、重生、未来的苦。....
2023-06-30
佛陀最后一世:跋耆长者巧驳外道
佛陀在瞻波城伽伽湖畔。跋耆长者于一日午时出瞻波城去见佛陀,在路上他又心想:他应正独处静默,我何不先去外道游方沙门所住的园林,当时外道游方沙门正在集会,看到跋耆长者从远处而来,跋耆长者将要到来“他是沙门乔达摩的信徒,谨慎小声,如果他见我们寂静不语,或许便升起亲近之念,跋耆长者来到后,向游方沙门寒暄问候,这些游方沙门问道”看来沙门乔达摩反对苦行,一向严厉诃斥责备每个修苦行而导致艰苦生活的人。....
2023-06-30
佛陀最后一世:跋迦梨尊者在黑石窟,“你们见到那团烟雾吗?”
跋迦梨尊者对侍者们说道:像我这种人岂可死在屋中,他们答道“并依嘱而行,那天佛陀就留在灵鹫山!佛陀告安排比丘去跋迦梨比丘处,相貌庄严,敬礼之后:其中一位说,跋迦梨比丘一心但在解脱,另一天人说,他会获得究竟解脱!所以佛陀让比丘告诉跋迦梨。你的死亡将清净无过,清净无过“对来的比丘说。世尊,诸比丘到佛陀处“转达了跋迦梨尊者的话,佛陀便说,族人跋迦梨已在该处自己结束生命了”....
2023-06-30
地藏菩萨传奇:高僧难觅,明师难求,“到大唐去!”
开创这些道场的真表、慈藏、义湘等大师早已驾鹤西归,度他出家的恩师又杳无踪迹,当他拿出当年师父留下的汉文《金刚经》时,他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行脚僧人,释地藏跪在观音像前,、诵了三遍《观世音普门品》之后,拈香摄心,一边念诵《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他正在用杨柳枝挥洒净水、念诵陀罗尼咒语时,一位赤着双脚的中年汉子走进了大殿。这位前来烧香拜菩萨的汉子。....
2023-06-30
地藏菩萨传奇:第九十九尊地藏菩萨,居然与他长得一模一样!
与中国五台山供奉的主尊都是文殊菩萨不同。新罗五台山的东台满月山供奉的是一万尊观音菩萨;中台智炉峰以法身佛为首,一万地藏菩萨现身峰顶:他故意将地藏菩萨时常现身的麒麟峰放在了最后。画满了各种各样的地藏菩萨像,壁画上的第九十九尊地藏菩萨:还是壁画里的地藏来到了尘世间,真觉得壁画上的地藏就是自己,而自己就是壁画上的地藏……恍恍惚惚也好,却不是菩萨地藏,给那一尊和自己相貌相似的地藏菩萨画像磕了三个头。....
2023-06-30
蓝毗尼花园现在还有遗址留存下来吗
蓝毗尼花园(图: 公元七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他曾经看到在 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后来由于没有人能够识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址久已湮没无闻, 直到1897年才被人发现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家认识出上面的文字,这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在附近并 且发掘出古代的市镇。....
2023-06-30
三宝的基本定义及内涵
希阿荣博堪布(图:资料图)。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佛宝,佛宝的本体是断证究竟。也就是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一切障碍,证得了究竟圆满的智慧,再无所断,再无所证,断证都达到了究竟。这是佛宝的本体。由佛的三身五智来体现 三身指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 佛的五智是指法界性智、大圆镜智、(p....
2023-06-30
理海法师:佛陀从未离开
诸恶莫作“发菩提心”就是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即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烦恼“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完全超越、杜绝了烦恼和生死时。就叫做涅槃, 佛陀所证得的这种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涅槃境界,众生是很难理解的,不见如来金色身“佛陀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佛陀示现涅槃则是为了让众生有难遭难遇之想,世皆无常。....
2023-06-30
如瑞法师: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菩提心有二种,一种是胜义菩提。行愿菩提是就事上来修菩提心,首先我们了解了众生的苦难。而且确确实实也想让他们彻底地从苦难当中解脱出来,从心灵深处发起来像佛那样的大悲心。就是成就了愿菩提,但是,要落实在行为上就需要我们(p....
2023-06-30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念经之外能否兼持经咒,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倘能如丧考妣。良以根本不真切。(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亦非不可持咒。谓此略文为非,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皆不知梵文乎。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又持咒一法,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
2023-06-30
̸ʦ̸���л�����֮�ܳ˲����������Ͻ������˷�ѧ������
̸ʦ̸���л�����֮�ܳ˲����������Ͻ���_���˷�ѧ_������....
2023-06-30
济群法师:忏悔是人生的清洗剂
忏悔是人生的清洗剂?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忏悔,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门。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很重视忏悔: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忏悔?他们向谁忏悔呢,向上帝、教主忏悔。求得主的宽恕、饶恕,你的罪业也就消除了,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对大众、面对自己,虽然有时也在佛的面前忏悔。佛陀在经中说,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年成就。....
2023-06-30
苦谛:苦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感到痛苦,就会产生痛苦,会带来种种的不便与痛苦之外,因此古人常拿毛发来比喻烦恼说。其关系实在密切不可分,而陷于萎缩颓丧的痛苦之中,由于我与身体的关系不能调和,譬如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贪嗔痴等烦恼时,这种由于我与心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调和所带给我们的苦痛,自己的心实在是世界上最难征服的敌人,痛苦交迫是必然的,好的欲望譬如希望成圣希贤、成佛作祖。....
2023-06-30
关于“本命佛”一说
当做佛像, 建造寺庙、塑立佛像、供养宝藏等。用以表达内心的信仰。人们内心的虔诚容易被引发, 对佛像应该当做佛来看待,对法亦应如是发起恭敬,因为法是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的车乘。佛法从恭敬中求“好好恭敬三宝、断恶修善,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贪图外在的资财。却有一些不懂得佛法的人借佛敛财,不懂得真正的宝藏在自己内心,佛像也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内心,一见到内心就会生起亲切温暖的感觉。....
2023-06-30
弘一大师: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既受三皈依。应续受五戒,倘自审一时不能全受者。即先受四戒、三戒、乃至仅受一二戒都可,在家居士既闻法有素,知自行检点,不敢轻率妄行,则杀生、邪淫、大妄语、饮洒之四戒。或可不巧犯,欲不破盗戒。例如与人合买地皮房屋,欲实报,又不知而犯与明知违背法律而故犯之事,如信中夹寄钞票,与手写函件取巧掩藏,均犯盗税之罪,及法律所不许而取巧不纳,皆有盗取之心迹及盗取之行为。皆结盗罪,当严净其心。....
2023-06-30
释迦牟尼幼年教养情况是怎样
(图:资料图)。 摩耶夫人产后不久就死了。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舍波提夫人养育的,他自小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算学等 等;知识很广博,又从武士们学习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 他父亲净饭王 因为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转轮王。统一天下的君主 摘自赵朴初著《佛学常识答问》....
2023-06-30
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
(图:资料图)“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字就是“真如” 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Yathābhūtam的意义。的解释是:又说”如实而来,如来“ 是一个通用名词”佛陀“的异名”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 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摘自赵朴初著作《佛教常识问答》。....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