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事持与理持
而未达是心作佛。而但依事修持也,依心具之理而起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为系心之境。岂能出于理外。不过行人自心未能圆悟,岂所悟之理。理不离事,断未有心与身。达人则欲不融合而不可得,狂妄知见,全妄即真,犹如虚空了无诸相,而虚空本体了无改变,以造即心本具之佛界,弃迷染之缘,与三界也(此约十法界说,此心周遍常恒。乃执著妄现,岂虚空果随彼所障之物遂不周遍。....
2023-06-28
佛教的爱是不是太无情
太无情?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但这个故事在很多人眼里有些太过无情,一个人如果在现实中修炼到了这种“觉得太无情?绝不会因谁的去世击鼓而歌,不论是至爱的亲友还是曾经带来伤害的人。但也不会像世人那样嚎啕大哭,生死只是一种自然规律,既不值得狂喜,也没什么可悲。而是我们这些处在生死旅途中的人,能否超越生死的束缚和羁绊,佛教并不是无情。但佛法所说的情并不局限于亲友,而是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和慈悲。....
2023-06-28
宣化上人:有贪心无成就
贪心无成就,好像眼睛那样地清净。总想找个法子把它拿掉。事事起变化,有了贪心的念头,不能利人。反而害己,便有十分成就和感应,就不要执着,不需要放在心头上,我们修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脱生死。不是为求感应而修道!不可有所企图而修道,为求成就,为求感应。你专一其心来修道,自然会有成就和感应,有企图的修行,永远得不到成就和感应现前“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感应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存私心用事。....
2023-06-28
如何皈依之二:依法传授皈依
如何皈依之二:依法传授皈依,忏除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的无量罪业,忏悔则清净。才能如法纳受皈依:作为大乘佛法的修学者。法门无量誓愿学, 无论是忏悔还是发愿”而在于发自内心地生起忏悔之心,生起利益众生的愿望,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僧,皈依“只是声闻乘的皈依。则应发愿尽未来际皈依三宝”皈依还包含着不皈依。终不皈依”因为皈依是选择人生究竟归宿。为皈依仪式的关键所在”若皈依时未曾听清。....
2023-06-28
无尽意菩萨中三种无尽的含义
无尽意菩萨,都教化成佛,无尽无穷的”世界上有很多微尘,一切尘是从每一个众生心里妄想所生,因为众生心里妄想太多,妄想就好像尘一样。绕绕不安、恒常变动,在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刹那,而一刹那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也就生出众生来,众生,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详解有十二类众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虽然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说众生现在就是佛。....
2023-06-28
大安法师: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门的同修,吾悲净业行人应惕然警觉, 1、遵循释尊四依法之遗训。特别开示佛教行人四依法,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离念灵知,不可依八识妄心,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但宜智慧观照,应知大善知识悉是谦抑自处,然知见与佛同齐)。....
2023-06-28
常识:怎样如法地放生
放生不仅要有慈悲, 放生并不一定把生命放了就如法了。如果盲目放生,有可能反而会造业,所以放生不仅仅要有慈悲。更要具备的是智慧:必须很小心、很谨慎才行。 下面以放生鱼类为例说一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从购鱼开始就要特别谨慎“首先千万不要提前通知鱼贩,我要放生了。你提前给我准备一下”因为这样鱼贩会去抓更多的鱼,这就是你和鱼贩一起造业了。一定要在他不知道你今天要去买鱼的前提下。....
2023-06-28
普贤菩萨和法华经的因缘
普贤菩萨,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说听闻法华经是普贤菩萨加持的功德,普贤菩萨就会骑着六牙大象来给人摩顶加持,他母亲就教他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一次感应得普贤菩萨骑着六牙大象出现。法师每次讲到《药草喻品》。这也是普贤菩萨加持。诵经法师过很朴素的生活。也由于他修法华三昧,感应普贤菩萨放光加持他。....
2023-06-28
延参法师:给青春的十五句忠告
1、生活里那些所谓的困难。不过是在区别哪些人是在坚强地坚持,决定着别人帮助你的时候是伸手, 4、你的伤痛别人并不清楚。是拼搏还是拖延。 6、生活里有很多痛苦。而是因为在青春里缺乏足够的清醒, 7、不要埋怨生活给你泼的冷水。 8、不要让人生的理想活得追不上老去的速度。怎么可能活出正面应用的人生, 10、人生不要误读了生活。最该付出努力的时候,却以为命运对自己做了VIP的安排。....
2023-06-28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守持戒律
在家居士如何守持戒律?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守持戒律: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再皈依其他宗教或神鬼等,针对在家人的戒律是五戒,此五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受,虽有一定学佛的心:学佛从皈依开始:进一步才是受戒,不是一学佛就要求受戒,五戒也可以分开受。学习佛法是一个改变心与行的机会。如果在生活中持五戒:可以舍戒以免犯戒,受了菩萨戒能否给家人做肉食:弟子曾在菩萨面前发过愿?不再做众生肉了。....
2023-06-28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修行就是要减少烦恼、降伏我执,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 第一、不能对治四根本烦恼和我执的法。更谈不上断烦恼、开智慧、生起菩提心,这样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我执烦恼却没有任何减少,这样的修行只会在轮回里越陷越深。 修行的意义就是要破除我执烦恼。通过修行我们的脾气变得好了、心宽广了、同情心增强了、智慧提高了,感觉修得越久越是和他人合不来。....
2023-06-28
明海法师:感动的心
感动的心, 我们学佛的人通常想我们要修行嘛。要修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有人说是(p....
2023-06-28
佛教的理想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呢
佛教是否理想人人出家: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许多限制,要年满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的)。第四、出家受戒要得戒龄满十年的僧侣十人以上介绍、证明和会议通过。佛教徒本有四众。有出家男女二众,有在家男女二众。....
2023-06-28
我们能带着妄想往生吗
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都会留下些东西下来, 我们今生开始要处理生死这问题就来了,如果你学佛只是让你自己增加福报、来生活得快乐一点,那你这个问题都不要去碰,反正来生做个大国王、大富长者,去面对两个问题。走难行道的、藏传佛教的。叫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们要处理业力的问题,也要处理思想的问题。慢慢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我们可以暂时不处理生死业力,净土宗你可以先不碰你的业力这一块。....
2023-06-28
圣严法师:揭秘超度亡灵的终极真相
揭秘超度亡灵的终极真相,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地狱等六大类, 佛教使人超出并度脱了这六道轮回的生死之外即称为超度,凡夫在死后,立即生天界而外,未转生的亡灵,即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间的一种身体,往往就被一般人误称为鬼魂,其实它是一种附着于微少气体而存在的灵质,人死之后的七个七期之中。....
2023-06-28
大安法师: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一切众生 本具佛性,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不仅是人道的众生,哪怕是蜎飞蝡动等最微细的昆虫,都具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相——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就好像一个贫贱的女人怀了转轮圣王。就好像一块破弊的布里面包裹了一尊很庄严的佛像;一切众生烦恼、污染、生灭的心里面,都本具如来智、如来相、如来的福德。....
2023-06-28
如何学佛才算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所以真诚是做人与学佛最大的德行。儒家圣师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更应至诚,正直心、质朴心、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而谄曲心、虚伪心都离道甚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是靠感应道交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的。如果你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诚,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我们也得要用真诚心去感通,所以我们一定要真诚。....
2023-06-28
常识:祈福法会有用吗
祈福法会有用吗, 文/圣严法师 佛教团体经常举办各种法会包括祈福(p....
2023-06-28
何为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离幻即觉?这是圆觉经句,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善男子,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汝从朝至暮如是了知一切心里心外包括心都是幻影,没有自体,唯觉性念根随幻即觉,整个虚空大地世间万物,似在心中,轻如云烟,世间似有山高深坑大小高低河流海域却在心中静如蓝空彩云,毫无事迹,自心犹如轻风,世间犹如泡沫,毫无压力紧迫负担。....
2023-06-28
延参法师:人生温暖而行
延参法师:人生温暖而行, 活出内心的清醒觉知,活出生命的自在淡然,不要让浮躁包围心灵,活到黑暗的边缘,每个人的人生追寻,都是一份人生意义的探索,在哪里豁然开朗。就在哪里焕然重生, 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生命存在的真谛,每个人都走过无数的十字路口。生命的光明就在于心地凝聚了什么样的信息和力量(p....
2023-06-28
延参法师:守住幸福的底线
守住幸福的底线,做一个能够向往生活美好,能够祝福生活美好的人。那么幸福同样需要规则线,幸福的底线是什么, 不必要用过多的赞美去陈述生活,也不必要用过多的悲情去渲染生活,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生活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世间最美好就是遇见,幸福和一个人的慈悲和智慧有关,要学会爱社会,爱生活,幸福是走向目标的那段距离,和改善走向目标的心理旅程,生活并不适用自我、自虐,学会认同生活的那些积极。....
2023-06-28
大安法师:念佛到什么程度才算深信切愿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才能算是深信切愿。请慈悲开示:感受到了世间的种种苦。进而真切地认同这五欲的世间无可贪恋,那么这世间的苦难就成就了你的厌离心,厌离心生起了。欣求心就恳切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一恳切下来。你的深信切愿一生起。就会自然努力精进地念佛,所以娑婆世间众生以八苦为师。藉烦恼为菩提,成就信愿行,我们只要用智慧观照它,它都是我们修行的财富,正好是滋长莲花的养料。....
2023-06-28
圣严法师:什么才是真正的佛事
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而且是邀请专业的僧侣、尼师来为亡者诵经、礼忏。甚至诵经礼忏的坛场在做佛事,最好是亡者的家属、亲友亲自持诵、礼拜佛经、忏仪、圣号。不可把佛事做为葬仪的一个节目来看。因为做佛事就是召请亡者临坛听法,如果亲友、眷属对于佛事漠不关心,依亲友眷属做佛事的功德力量,同样可使亡者得到超度与救济的力量。若要超度先亡眷属。....
2023-06-28
如何学佛做人才算有真诚心
如何学佛才算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所以真诚是做人与学佛最大的德行,儒家圣师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真诚方可参赞天地之化育。更应至诚。正直心、质朴心、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而谄曲心、虚伪心都离道甚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是靠感应道交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的,如果你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诚,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我们也得要用真诚心去感通。....
2023-06-28
延参法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生活的那些伤痛,而不是把它当做生活的负累,甚至是铭心刻骨的伤感,让生活向光明处改变,对生命的感知。也就在于能够理解多少的程度, 生命的日子总是崭新向前,不要装满那些回忆的伤,活出对生命的敬意,经得起生活的挫折,真正的去理解生活。那些因素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不必要奢求那些同情和怜悯,能够活出一份向上的心态,不要给生活的琐碎所伤害,活出生活知足的内涵。....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