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究竟是出世还是入世?

  《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注释】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间才能觉悟到,....
2023-06-17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请问何为“菩提心”?

  菩提心是....
2023-06-17

学佛跟行善有没有区别?

学佛跟行善有没有区别?  可以这么说,学佛包括行善的内容,但是行善不等于学佛。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是怎么回事,就须了解别人做事的动机和目的。拿佛法来讲,佛在经中讲到:佛法出....
2023-06-17

有几种供养方式、布施方式?

善信问:  阿弥陀佛!感恩师父!请问师父:有几种供养方式,几种布施方式? 觉火法师答:  对上是供养,对下言布施。《行愿品》中提到七种供养。《优婆塞戒经》三种布施。就三种布施而....
2023-06-17

诵经时,急躁的心要如何调整?

问题:  法师吉祥!弟子未诵经时,心里想着要诵经,到了真正诵经时,却又想快点把经诵完,不知如何调整这颗急躁的心?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照愿法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态,是诵经的....
2023-06-17

去市场时看见要被杀的鱼还救不了,应该怎么办?

善信问:  阿弥陀佛!感恩师父!去市场的时候,看见要被杀的鱼还救不了,应该怎么办? 觉火法师开示:  阿弥陀佛!我们作为佛弟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随份随力地去做放生行业,这种善业。如....
2023-06-17

如何形成「业」?

如何形成「业」?  「业」分三方面:身、口、意。若为「善」便成「善业」;为「恶」便成「恶业」;「不善不恶」是「无记业」。   「业」分为「共业」和「别业」。唐代宗密法师....
2023-06-17

八识和佛性是什么关系?

  关于八识(阿赖耶识)与佛性的关系,宗门下与教下的认识都不相同。在禅宗看来,但能于念而离念,不随妄想流转,八识即是佛性!所以宗门下说:....
2023-06-17

工作中如何表现得落落大方?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弟子在工作中基本能做到任劳任怨、多干活,但常常下意识躲避抛头露面和被人关注的机会,很难做到落落大方。请师父开示,弟子应如何从心性上跨越....
2023-06-17

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运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知道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   ....
2023-06-17

出家人怎样处理和面对关于“不孝”的责难

问题:  世 间人不明白这些道理,我应该怎样处理和面对亲人们对我不孝的责难呢? 智随法师:  那就只能忍受。第一个可以理解他们。因为站在他们的立场会认为这是有缺陷的,但事....
2023-06-17

需要说谎才能救人,算是撒谎吗?

问题:  如果我非要撒谎才能救一个人,那我这个算是撒谎吗? 法量大和尚:  我们要熟练地掌握缘起的智慧。撒谎肯定就是撒谎,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说撒谎就不是撒谎。但在你所说....
2023-06-17

有标准的如法的回向文吗?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有标准的如法的回向文吗? 觉火法师开示:  《普贤行愿品》里的“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还有《法华经》里....
2023-06-17

感恩人生的不如意,让我们可以反省改过、提升自己

 天下之事,不可极意,极意则祸乱。   什么叫极意?极意就是尽意,尽意就是称意的意思,什么都顺着自己的意来、什么事都求自己舒服、都求别人顺着自己,这叫极意,不想受到一点委屈,....
2023-06-17

念佛人老了,应该注意些什么?

念佛人老了,应该注意些什么?  对于念佛的老年人,要做好以下三种心理准备:   一、不恋世乐不惧死亡。   不要留恋人间富贵,不要羡慕天上快乐。少说话,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
2023-06-17

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出现懈怠,怎么办?

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出现懈怠,怎么办?  就用精进来对治懈怠。我们要策励自己,当懈怠来的时候,我们要观察:“生命无常”“所做不失,未做不得”,我现在不努力,还等什么时候?   我们....
2023-06-17

六亲眷属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在《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中说道:“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梵网经》云:“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
2023-06-17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那些信佛的人,她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嘴边,若是到了一些寺庙或者碰到一些僧人,更是能经常听到这句“阿弥陀佛”。我们(píng)时....
2023-06-17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
2023-06-17

诵一部地藏经能一起回向给在世去世的亲人吗?

 青阳居士问:师父诵一部地藏经能一起回向给亲人么?在世去世的,怎么回向呢?   净觉法师答:诵持一部地藏经可以回向给你的亲人,包括去世的亲人在世的亲人,我们每天都做空间回....
2023-06-17

舍得舍得,舍了以后真的会得吗?

舍得舍得,舍了以后真的会得吗?  中国人常讲“舍得”,舍了以后便会得,这句话非常符合佛教的因果理论。佛教讲,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但若能做到不为得而....
2023-06-17

必须在做功德后立即回向?还是可以在晚间一起回向?

善信问:  师父吉祥,请问回向的时间是必须在做了功德后立即回向?还是可以在晚间一起回向?....
2023-06-17

“无常”与“修行”的关系

  我们闻法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无常”这个词。“无常法”是佛法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的含义很深,许多居士都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词背后的内涵,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无常....
2023-06-17

心烦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俗话说“凡人有的是烦恼,圣人有的是智慧,天人有的是快乐”。我们凡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因为有不同的业力、爱好、思维、追求、执着、妄想等,特别是无明、嗔恨、贪婪、傲慢、....
2023-06-17

为什么我老是独身?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老是独身?  什么叫慈悲?慈就是要给众生快乐,悲就是要解决众生的痛苦。《华严经》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就是慈悲精神。   我们受了菩萨....
2023-06-17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