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可以布置在房间吗?
佛堂可以布置在房间内吗?朋友说会对佛神不敬,请问是真的吗?听说佛像未经开光,容易有邪僻入侵,是真的吗?又供神只能单尊或双尊吗?或是喜欢供几尊都无妨呢? 世人对于博物馆里的展览品,总是呵护再三,给它们最好的展示条件,方位、空调、光线、安全....
2023-06-17
慈悲没有敌人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甚至面对的是同样的事同样的人。 然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我们,却有着不同的生命感受。 有的人看问题偏于负面,遇到什么都忧心忡忡,甚至(p....
2023-06-17
般若怎么读?般若是什么意思?
般若怎么读? 般(bō)若(rě),这两个字不要读错,经常有人会读成“般(bān)若(ruò)”。这“般(bān)若(ruò)”是现代读音,古时候的标准读法是“般(bō)若(rě)”,我们还是应该遵从古代的读法....
2023-06-17
佛教的五种精进
深刻意识到生命在轮回中的险境,止息轮回以及和轮回相应的习气;深刻意识到暇满人身蕴含的价值,培养解脱及和解脱相应的正念。 《唯论三十论》:“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
2023-06-17
不断训练内心,远离超越烦恼
可以说,没有人没有产生过烦恼。 好的不想失去; 坏的想要远离。 爱的想永远在一起; 恨的再也不愿谋面。 有钱时,烦恼; 没钱时,烦恼。 想不开时,烦恼; ....
2023-06-17
佛教五荤指的是哪几种?
1、《梵网经》中的五荤....
2023-06-17
全身心地付出,才能扫除障碍、开显自性
常常提到这些修行人的成就,觉得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怎么成就那么轻松? 我们今天,按说智商应该不比他们低,情商虽然不一定超过他们,肯定也少不了。论学问、论经验,这个时代比....
2023-06-17
以前做厨师杀业太重,怎样才能消业不影响后辈?
善士问: 我以前是做厨师的,后来学佛了才知道以前自己杀业太重,身上业障太深,我听其他人说还会影响后辈,师父能告诉我该怎么做,才能消除业障、不影响后辈吗?感恩师父。恒传法师答:....
2023-06-17
学佛就是从发现疾病到恢复健康的过程
去年五月,带着一份懵懂,我开始了三级修学同喜班的学习。在这之前,我对佛教仅有的了解就是烧香、拜佛、吃素、念经;对三宝、皈依的认识更是一片空白;从未想过生从何来、死往....
2023-06-17
问:什么是佛?如何成佛?
问:什么是佛?如何成佛? 答:要诠释的话,我们每个众生心的内在光明,清净,无生无灭性就是佛。从凡夫到成佛,离开皈依三宝,持戒,修定,开慧觉悟外,都不可成。从理上讲,我们只要诚心说:愿我早日....
2023-06-17
鬼见到念佛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是讲了嘛:“我成佛的时候,称念我名号....
2023-06-17
与孩子长期无法沟通,要如何化解?
问题:....
2023-06-17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píng)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
2023-06-17
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做
每一件事,都有其自身的缘起和发展规律。 这提醒我们要尊重规律,顺应规律,还要把握规律。 一件事的成败,除了有其自身的缘起与发展规律,我们心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至关重....
2023-06-17
没有感恩便什么都没有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虽然有五个子女,但是没有一个愿意赡养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他怨恨子女不孝顺,觉得人生充满了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就请问佛陀:“....
2023-06-17
学佛要明白的事
学佛首先要明白,学佛念佛不是为了求佛保佑自己升官、发大财;犯罪了不受法律制裁、侥幸逃脱。 而是帮助你断思惑、开启智慧。 对万事万物不贪、不执、不谜。 帮助你观人生无常。 不贪爱这个色身。 对所遇到的每个境界。 都保持一个(p....
2023-06-17
长寿秘诀——不生气,开口笑
有人就说了,师父我极乐世界暂时还不想去,我就想着嘛,在这个世界多活几年,有什么秘诀没有? 多活几年可以理解。几年哪里够,多活几十年不更好!可是能多活多久呢?现在我们跟人说这个话,有人听到会不高兴的。说你长命百岁,说我明年就要玩完了。你这孩子怎么讲话的,你才给我说二十年。这个世界我们想长寿也不是不可能。世界范围内,有专门的组织做过调查统计。长命超过一百岁的,最长寿的超过一百四十岁。....
2023-06-17
打坐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达照法师答:妄想像一部电影的图影一样。你要看到电影的屏幕,这妄想在哪个地方演?它从哪里冒出来?在哪里?看到屏幕以后,其实它怎么演都很清楚。不会动,不烦它了,不讨厌它....
2023-06-17
如何看待痛苦和磨难?
各种痛苦和磨难,第一,是告诫我们做人的各种苦;第二,是告诫我们宿世福德因缘不足;第三,是我们这世悟性不够,吝啬不知布施;第四,告诫我们应该努力修学,积累资粮福报,待因缘福德具足....
2023-06-17
人死后“超度亡灵”真的有用吗?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地狱等六大类,又死去生来,称为六道轮回,人死之后,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为鬼。 佛教使人超出并度脱了这六道轮回的生死之外即称为超度。凡夫在死后,立即下地狱。....
2023-06-17
何为功德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很清楚的说明了功德之内容! 「师又曰:“见性是功,(píng)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
2023-06-17
学佛后为什么还生病?从因果角度面对病痛
学佛后为什么还生病?从因果角度面对病痛 我念佛了,我学佛了,为什么我还生病?各位,是不是说我们一学佛,一念佛就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像变形金刚一样,不能够这么认为。 我们生....
2023-06-17
初入佛门学什么佛经好
初入佛门学什么佛经好?有以下佛经提供参考: 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
2023-06-17
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2023-06-17
为什么会富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俗话讲“富不过三代”,这是什么原因? 富不过三代的根源就是悭贪,悭而不舍。所以我们要懂得用“身外之物”给予别人,这就叫“福报转增”,就是通过将已有的外财、内财布施出去....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