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时间:2023-04-20

这是大年初一了,兔年。初一讲的话都是讲吉祥的话,恭喜发财的话,那我们到寺院也要发财,可能不是发钱财,而是发“法财”了。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来介绍一下,今年写的一个新年题词“柔忍”。我们每年都会写一个题词,那都会根据当年的十二生肖的哪个生肖的特点,随机地做一个联想。那今年是兔年,白兔它是吉祥的,在佛门里面常常讲“兔角龟毛”——兔子没有角,乌龟也不长毛,表明世间绝对不存在的事情。 %20 但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往往被我们的妄心变化成一个诸法——所有的法我们都认为是真实的,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兔角龟毛,那是从彻底的万法唯识的层面去谈,那就比较深邃了。那从世间上来说,兔没有角,说明它不斗争,它在丛林规则当中怎么生存呢?它就机灵,逃避。所以它的耳朵很长,听觉非常灵敏,一遇到有威胁的时候,它就跑得很快,哗——!而且逃跑的速度非常惊人,所以它的前脚比较短,后脚比较长,又跑又跳的,一下子就不见兔子影子了。所以一般写文章都说这个人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兔子跑得快。   而且兔子它不跟其它动物去斗争,它要回避,这叫“狡兔三窟”——一个窟被其它的动物占了,它自己再找有第二窟,甚至第三个窟,甚至多个窟。所以兔子代表一种“无争”,这个无争就比较“柔”,柔弱、柔顺、柔和。 %20%20

那在我们佛门当中常常讲一个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释迦牟尼佛因地不仅示现成人道的种种众生修行,他也示现畜生道,有一世他是做兔王了,做兔王带着一群兔子也在修四无量心。在山里就有一个 xian 人在那里修道,那个 xian 人也在诵经,声音非常和雅,诵的经的义理也非常的契机,所以这个兔王带着兔子就很欢喜,听这个 xian 人诵经,日常也会提供一些供养——花果、水的供养。

但是到了冬天了,树林的果子越来越少了,水也结冰了,那生存就发生危机了。这个 xian 人就跟这些兔子说,我暂时得要下山了,我还有这个四大的身体,还得要保护一下,就准备下山。这个兔王就恳求他不要下山,因为他求法,法味很欢喜,这个 xian 人一离开就闻不到法了。所以这个兔王说我们就尽量给你提供生存的供养,那实际上是很困难的。那这个兔王竟然就是在 xian 人一堆篝火当中,这个兔王就跳到火里面去,拿自己的身体来做供养。

那这个 xian 人也是非常感动,这个兔王舍身供养的当下,他的 shen 识就生到了兜率天。那这个 xian 人一看,他也就不下山了,他也就断食,当然也不会去吃那个被火焚烧的兔子了。断食过了一段时间,这个 xian 人也圆寂了,也生到了兜率天, shen 识。那这个故事最后的角色,这个兔王,佛说,这就是我的前身,那个 xian 人就是定光佛。所以说忉利天王被这个兔王献身就很感动,就把这个兔王就放到了月宫里面,所以我们从远看,月宫里面有只兔子,白兔,所以一般讲这个“兔月”,太阳是“金乌”,是这么一个表达。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那大家看这个“柔忍”。

菩 sa 有十种忍,第一种是音响忍,第二是柔顺忍,第三是无生法忍,以后还有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这些。那在这里我们是没有写三个字,写了两个字,这个“柔”就包含着顺在里面,柔就是身心柔软,随顺法性,这个“忍”是从智慧信解,安忍,认可,安住在这个柔顺当中,如果从菩 sa的证位来说,《华严经》在谈十地品之后,就谈十忍品,十定品,十通品,那就是等觉菩 sa之后的那个忍。如果从初地菩 sa来说,这个柔顺忍大概属于二地、三地、四地这样的水平。所以这个“柔忍”在佛门里面是非常重视的。

在净土法门当中,阿弥陀佛发愿,如果他方世界众生能信愿称名,他就身心柔软,他就能得到天人的礼敬,乃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能听到极乐世界种种的音声说法。比如百鸟在说法,宝树在说法,宝网在说法,八功德水在说法,佛的菩提树在说法,听到这些法,当下就能够得到三种忍,其中就包括柔顺忍。

在《法华经》里面谈一个弘扬《法华经》的法师一定要有三种素养:第一是坐如来座;第二是入慈悲室;第三是披如来衣。坐如来座就是对诸法空性的悟证;入如来室就是要有大慈悲心;披如来衣,这个如来衣就是忍辱柔和之衣。一定要柔顺,你有柔顺,他就不会有瞋恚之心,他就能忍。所以你能够柔和忍辱,就像一件衣服,披上就能抵制严寒的侵袭,也就是说能够不被瞋恨的烦恼所控制。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这里我们下面援引了《道德经》。其实柔忍一看就是很有佛教特质的两个字,但儒道释三家是有他的共同之处,所以就进一步用《道德经》来说。大家知道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非常深邃的、智慧的经典,它的语言非常的简洁,甚至古奥,它所传达的文化那是上古文明传下来的。老子是周代的管理图书资料的官吏,所以他接触了很多中国的上古文献。《道德经》很多的话语实际上是老子述而不作——传承下来的。所以它有很多观念是跟“道”——宇宙、人生、法界的道只有一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终极文化,它一定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道德经》自始至终都强调、贯穿这个“道”。

这个道,它的体现形式,它推崇柔弱,推崇无为,推崇虚静,避免刚强。这是把《周易》坤卦的内涵展示出来。所以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儒家比较强调乾卦的一面、阳刚的一面、积极有为的一面;道家比较强调坤卦的一面,虚静的一面,无为的一面,柔弱的一面。这两者正好可以相辅相成。那老子《道德经》以柔弱为贵,他是贯穿着上篇、下篇的始终的,那柔弱里面它是有内涵的。“冲气以为和”,它里面有虚、有和,有内在的韧性的,有内在的生命力的。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世间人一看无为——无为太消极了,好像就躺平,什么都不干。其实,老子的无为是有它内在的积极性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了。他有一段话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那你想,他为什么会有“无为无不为”?如果什么都不干,到了“无为”就画句号了。实际上“无为”是道之体,“无不为”是道之用——你只有得到了无为的体性,你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有大的作为。无为,似乎他无用,但无用之用是大用。

比如水,你看它是比较柔弱的。水就是《周易》的坎卦表明,这个坎卦,你看它的三爻卦,上下是阴爻,中间一个阳爻。它的表现形态随方就圆,很无我,你放在方的容器,它是方的;放在圆的容器,它是圆的;如果什么时候把这个水挡住,它会绕着走。但是它里面有一个刚——有个阳爻,说明它有它的刚性,有它的力量。所以你说一块巨大的石头,水在那里滴滴滴穿的它就能把它穿出孔出来。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这段话出于第七十六章。由于文字比较多,选了一部分来说,中间打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一些句子。这里它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这个柔弱,或者说,柔脆、柔和、柔软它内在的力量感和它的价值。

他第一个比喻是用人来比喻——人的一生。人,他刚出生的时候。他赤子之心了,混沌,天真未浊。他的精气神非常完整的时候。“冲气以为和”,就是那个和气非常好的时候,你看他的四肢百节,就很柔弱。小孩子都很柔弱的,很绵软。正因为他很柔弱,他才有生命力啊。他摔几跤没有问题啊!但是到了你老年了。你的那种先天的“和”,太和之气也慢慢的竭尽了,精气神也衰弱了,你四肢百骸它就坚硬了。所以到了年老(的)人,不要摔跤,一摔跤一骨折可能要很长时间恢复。他硬,他坚,坚强。所以,正好表明这种坚强是生命力衰退的表现。那你柔弱,是你的正气、阳气、 shen 明存在得很好的状态。这是第一个用人来比喻。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第二个用草木来比喻。“万物草木,其生也柔脆。”你看春天来了,各种树木花卉开始它欣欣向荣的舒展。这时候它也得天气之正气,阳气,它在生发的时候,它是非常柔的,柔脆。正是它具有内在生命力的时候。到了秋天,这树木花卉,它的正气、阳气慢慢消失的时候,那树木花卉在枯萎,它的树根、树枝、枝条就坚强,它就支撑不了那个叶和花果了,所以一一都是凋零,这就是枯槁,枯竭了。所以,坚强的东西恰恰是趋向于死亡的,柔弱的人和物,恰恰是生机勃发的象征。所以你在这里体会这个“柔”的这种价值。

我们从身心来看。当自己心情比较愉快,比较有仁爱心,有同情心,有惭愧心,有谦卑心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心比较柔和呢?当你有这个柔和的心的时候,马上觉得这个整个身体都比较舒展,你身心都很柔和的时候,这恰好是你健康的表现。你的气血就能够通畅。你内在的生命力就是先天的生命力,跟后天的这种环境,就会让你有一个比较正常的、快乐的身心状态,这就是柔。特别是你念佛的时候,你一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它有无量光,这句佛号能够让我们身心柔和,这句佛号不会让我们刚硬了。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你念佛念得很相应的时候,看到一个没饭吃的人,你同情心会很深厚,很有点慈悲心的。但如果我们刚硬的时候——刚硬是来自什么呢?来自于身见我执,来自于自私自利,来自于人我,人和他人,人和自然的坚强的对立——这种对立一出来,你就会斗诤,就会竞争,就会浮躁,就会有瞋恨心,这时候心就越来越硬了,无毒不丈夫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了,好勇斗狠了。当你这个心越来越坚强的时候,刚强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你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暗淡,身体马上也出问题了?你肯定五脏六腑就没有和畅的、协调的那种状态。

你这种瞋恨,你那种斗诤,你那种人我对待的、很强烈的胜负意识,首先先伤害自己,然后你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一定是伤害他人。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人的问题就是刚强难化。他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什么都不信,他只强调他要达到的成功,最大限度的利益化,不管他人的死活。这种人迟早他没有好的结果的,因为他不了解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人和他人是同体的。不仅人和人之间是同体的,人和一切万物、草木都是同体的。既然是同体的,你一定要有柔和的心,至少先做到不伤害他人和万物,然后甚至就是布施,给他人和万物以慈悲的滋育。这样,我们的个体的生命才在宇宙的生命当中天人合一了,与天道相应了。包括我们现在遇到的种种灾难,都是我们刚强、对立、瞋恨……种种的恶业导致的,不柔和,不柔顺。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所以,最后一句话,“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是用一个树木的一个现象来比喻什么呢?你看一根树木,它强大的就是它的树干,树桩子,树桩子它很粗大,你看是不是很强大?很粗大的东西它只能处在下边,柔弱的那个枝、条、叶在上面。想想草木给我们提示的人生的一个启迪,用在人物上面——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一个谦卑的人,往往他能够处在上位,他可以做领导;一个很坚强的人、很刚愎自用的人、很自私自利的人,他不能坐在上位,一在上位那就麻烦了。

所以柔顺的人,跟自然、天道合一的人,他有福报,他的身体也会好。仁者寿,有仁爱心的人——仁爱心就是柔的一面,就是儒家讲的“恕道”。曾子说他对于孔夫子的道——“吾道一以贯之”,他的体会就是体现在“恕道”,这个“恕道”就是移情性的这种同情,同情心,就体现在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想接受的这种待遇,你不能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移情性地体会。只有柔顺的人他才会有这样的一种时刻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时刻恒顺众生的需求,把好的东西给众生、给他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赶紧给他人,自己很讨厌的东西你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所以我们中国的文化,这种柔顺、恕道的精神是非常深厚的。这在人类的处理人和人、人和环境的关系当中,我们的儒道释三家确实是这个地球文明当中最高级的文明。一定要把人和人、人和环境在同体当中去思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以及佛教讲的为什么要大慈悲心?佛教如果你说一个核心,就是“以慈悲为主义”。一般的凡夫是没有慈悲心的,他最多对他的家亲眷属有点慈悲,他人的疾苦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他是隔开了的。

当人和人隔开、人和环境隔开的时候,他就处在不正常的状态,一定要出问题的。所以我们佛教第一条戒——不杀生戒,不杀生戒就是要告诉我们,你要柔忍。你要对不仅人不杀害,对一切蜎飞蝡动的众生你都不能伤害。不仅不伤害,你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你要保护它。一切处在一种同体的和谐当中。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佛所证到的最高的境界,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这个在《涅槃经》有一个术语,就是佛证到了“极爱一子地”。就是这种“爱”不是一般的爱情的狭隘的爱,他完全是从空性当中生发的一种大爱。而“大爱”,你说一个“大”还有一个“小”跟它对待,还超越了大爱就叫“极爱”。同体的、不二的、空性的、无条件的这种慈悲,就用“极爱”来表达。“极爱”具体到对众生的对待的态度来说,叫“一子地”,你把众生看成是自己唯一的儿子。

一个人如果他只有一个儿子,你说他爱不爱?肯定爱!但一般是爱自己的子女,他人的子女怎么样是没有什么感觉了。但佛是把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唯一的儿子,如罗睺罗,就像释迦牟尼佛对待他唯一的儿子罗睺罗一样的。那能够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的唯一的儿子如罗睺罗,说明你的慈悲心到家了——波罗蜜了,你就到了佛的境界了。

那凡夫的境界都是有分别的,你跟我什么关系?你跟我生疏,我不认识你,甚至于我们还有仇怨,我看到冤家对头我还要利益你吗,我恨不得你遭很多的殃祸才开心——你活得不好,我很高兴,你活得太好了,我还不平衡,我很痛苦。众生这种嫉妒、不平等、分别、瞋恨,是导致我们个体和人类的巨大灾难的这个要素,所以我们还真得要发挥儒道释三家的这种“柔”的文化,“谦卑”的文化。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这个“柔”在道家就是“以谦自守,以卑自牧”。《周易》当中的“谦卦”,它是“六爻皆吉”啊——“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一个谦虚的人,他就比较柔,他能守住自己的本性,一个傲慢的人,有的人没有什么本事还傲慢,固然大家不以为然,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傲慢,也干不成大事。那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有这种傲慢的劣根性,所以我们常常要以卑自牧,就是自己要谦卑,用这个谦卑来把自己傲慢的心给它降服下去,你只有谦卑,你的心才会“下”。

《道德经》为什么推崇水的品质啊?那人都是向上游的,都往上攀的,唯有水是往下流的,而且流到低洼的地方,处众人所恶(所讨厌的),所以一般的地方都是人往高处走的,水往低处流。而且水低处流,在那个坑洼里面,那个坑洼还不平整,它一定要把它这个低洼给它填平了,它才往前走,他有平等的这个特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不居功,所以老子赞叹水“几于道”——跟这个道比较接近。我们跟水的品质恰好相反,你就离道越来越远。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离道越来越远的人生,会出问题的。首先自己的身心就不和,你跟环境也处在对立的状态。我们很多的疾病就是不尊重自然环境造成的,包括不尊重生物的多样性。比如你为了追求口腹之乐,你什么都敢吃,这很麻烦。人类工业化以来,使我们的生物链减少了很多的物种,那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相辅相成的,你是没有智慧给它(判定)哪个是害虫,哪个是益虫,你是看不明白的。但是既然它出现在生物链里面,你得尊重它,它有一份生存的权利。

你如果以你的刚硬的自我,一定要消灭哪个物种,或者自觉地消灭,或者不自觉地消灭,都会成问题的。这都是危害性很大的事情,不尊重生命的事情,那这些反弹过来,对人肯定是有不好的结果的,所以一定要跟生物链和平相处。包括很多病毒,在其他的生物身上,它已经是相安无事了,如果你把那个生物给它灭绝了,那就会出现问题了。

佛法漫谈|兔年说柔忍

所以这个“柔”,包括“和”,一种“和”的文化才是健康的文明。所以我们《周易》讲“三和”——太和,中和,保和。故宫里面三大殿就是用这“三和”来(命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当我们能把这种《周易》的“和”的文化,把《道德经》所张扬的“柔”的文化,能够体现在我们个体的生命、群体生命的实践当中,我们就能够避免很多的灾难,我们就会缔造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最后就用九华山一个肉身菩 sa——大兴和尚的一句话供养给大家。这位大兴和尚活了九十多岁,一辈子他会医术,常常给老百姓治病,坐缸之后三年肉身不坏,现在在九华山后山有一个寺院供着他的肉身。他的一生就是说一句话:“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仅为分享交流所用。

感恩您的阅读和评论,如有受益敬请点赞、收藏并分享给更多有缘之人,也期待您的关注、一路同行。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RECENT POSTS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