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漫谈|实相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这一段文,总说实相之体不落二边。
“实相之体”,即是“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是众生本具,诸佛彻证,圆满成实之本体。
“非寂非照”。寂是湛然不动,即空义。照是起作用,了知一切,即有义。说它是寂,它又能灵明洞照,具造百界千如,故非空。说照,又湛然空寂,觅之了不可得,故非有。非寂非照,是说实相之体,亦即一念心性,非空非有,不落空有二边。
“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是说实相之体,亦即一念心性,恒寂恒照,即空即有,空有同时。合而说之,实相之体,亦即一念心性,非空非有(双遮),又亦空亦有(双照)。
又,寂有不变义,照有随缘义。寂而恒照,是说实相之体,亦即一念心性,体虽不变,而常有随缘之用。照而恒寂,是说实相之体,亦即一念心性,虽有随缘之用,而体常不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具足体用,唯是一心。
有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寂是不动,即定;照是明了,即慧。实相之体虽说不上是寂还是照,但它确有寂照的意思。拿灯作譬喻:灯不动,是寂;灯光照亮周围的一切,是照。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就像灯不动,而灯光常照;虽灯光在照,而灯又保持不动。这个譬喻就好懂一些。
佛法中常用水比喻我们的真心本性,亦即实相之体,心如止水。水不动时是寂,这时水面平静如镜,能将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寂而恒照。而在照时,水又保持静止,不随外境而动,这就是照而恒寂。佛的心就是如此。
我们凡夫的心也有照,即了知,但一面照一面随境而动。例如受人家夸耀我就高兴,受人恶骂就会生气。心里知道人家说什么就是照,高兴生气就是心动了。心一动,就像本来乎静的水面遇风起了波浪,那就照不清楚了。其实夸你未必好,骂你未必不好,因心没有定,也就没有慧判断。我们与佛菩萨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仅为分享交流所用。
感恩您的阅读和评论,敬请点赞、收藏并分享给更多有缘之人。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