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罗汉告诉你,佛法是什么?如何正确研究佛法
佛法是超越世间法的,因为世间的科学是有为法、是因缘和合的、是有限的。当然,世间智可以用在好的方面,而世间智也会引起宗教和道德方面的堕落。重要的是去培养出世间的智慧,因为出世间的智慧能运用这些技术,而不会有所执着。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他们最终却发现:在他们的生命中仍然有所欠缺。虽然他们有深邃的思想,聪明睿智,但是他们的心仍然充满琐事和疑惑。兀鹰飞得高,而它以什么为食?
外在的,经典的研究并不重要。当然,佛经是正确的,但是经典无法让你正确地了解。看见“嗔恨”这个词和亲自体验嗔恨是不同的,正如听到一个人的名字和见到本人是不一样的,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带给你真实的信仰。
教导最基本的戒律和观察生命的短暂、老化和死亡的事实是必要的,这是我们开始修行的地方。在你开车或骑脚踏车之前,你必须学习走路。之后,你可以搭乘飞机或环游世界。
研究佛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我们生命中找到一条出路,为自己和众生获得快乐和平静。我们会产生痛苦是有原因的,让我们来了解痛苦生起的过程。当心平静时,它是处于正常状态;当心动时,念头便产生了。悲、喜是心念的一部分,掉举,心烦意乱都是如此,如果你不了解这样的心念,你会跟着念头跑,并且完全受到念头的支配。
因此,佛陀教我们如何观察自己的心念,看着变动不居的心念,我们会看到心的基本特性:苦、空和无常。你应该知道并且观察这种心理现象,以这种方法,你也可以了解缘起的过程。佛陀指出无明是所有世间法和诸行生起的原因。“行”缘“识”,而“识”缘“名色”,这是十二缘起的过程。当我们开始研究佛教时,这些传统的教义也许对我们有意义,但是当生灭过程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只研读佛经的人将无法跟上身心生灭的速度。像一颗果实从树上掉下来一样,由于果实掉落如此快速,以至于人们无法得知它经过哪些树枝。同样的,当“乐受”生起时,人们兴奋不已,而无法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
当然,在佛书里有关缘起过程的叙述是正确的,但是实际的经验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研读佛经无法知悉“这是无明生起的经验”,“这是'行'如何感受,这是一种特别的意识,这是身心不同的感受。”当你从树上掉下来时,你不会知道你掉落了几尺和几英寸,你只知道跌下来,感到疼痛。
正式的研究佛法是有系统和深入的,但是真谛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因此我们必须以亲修实证、以我们最深湛的智慧来证明缘起法。当我们的智慧了知心的本质时,很明显,我们的心并不是我们自己,不属于我们,不是我,不是我的。佛陀不要我们去执着“我们所学过的有关心识的名相”,佛陀只要我们观察它们都是无常、苦和无我的,他教我们放下,当念头生起时,觉知它们,知道它们的生起,只有能觉知的心,才是被严格训练过的心。当心受干扰时,各种心识、念头和反应随之生起,并且不断地造作。请把这些念头放下,无论何种念头,佛陀说:“放下它们。”对我们而言,去研究自己的心和知道如何放下却是必要的。
如果我们观察心的运作模式,我们发现心是随顺自然的,心是如此,识的生灭亦复如是。我们可以在修行中观察到,当我们有正见和正念时,那么正思维、正语、正业将自动生起。觉知者能够知道不同念头的生起,觉知者像一盏灯。如果知见是正确的,思维和其他的正道也会是正确的,像灯发亮光一样。当我们以正念观察时,正见随之生起。当我们观察我们的心时,我们只看到心的综合体,而非自我。那么我们何以立足?身心合成的五蕴像在风中移动的叶子,我们可以透过禅修发现这种现象。
有两种信仰,一种是盲目地信仰佛、法、僧,这种信仰经常让人们开始修行或出家;第二种是不可动摇的智信,这种信仰来自于自知。虽然我们仍然有其他的烦恼需要对治,我们必须清楚地观察身心的一切现象,让我们能够断除疑惑,能够在修行过程中获得这种智信。
心的道路非常简单,不需要冗长的解释,去除对爱恨的执着,如实观察事物的本质,这是我在修行时所做的。不要想成为什么,不要让你自己成为什么,不要想当禅修者,不要想开悟。当你打坐时,顺其自然,行走时,也顺其自然,没有执着,也没有抗拒。
当然,有数十种培养定力的禅法,然而它们不外乎顺其自然。在这凉爽没有战争的地方禅修,为什么不试一试?你愿意吗?
佛陀不希望我们耽溺于两边:一边是欲望,另一边是恐惧和嗔怒。佛陀教导我们要觉知欲望的生起、嗔怒、畏惧。身心轻安的人行走在中道上,舍离欲望、恐惧、嗔怒。修道者必须沿着中道修行:“我对苦与乐不感兴趣,我会把苦乐放下。”当然,刚开始很难,我们好像腹背受敌,又像牛玲或钟摆般被前后敲击。
当佛陀初转法轮时,佛陀谈论这两种极端,因为这是我们所执着的。渴望愉快从一边逼迫而来,痛苦和不满又从另一边逼迫而来,两者总是困扰着我们。然而,当你走在中道上时,你会把他们放下。
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跟随这两个极端,当你愤怒时,你会出手打人,会对吸引你的东西执取不放,毫无忍耐或自制。你会被这种方式困住多久?想想看,如果你喜欢某物,你会追求它。当喜好生起时,这是让你自讨苦吃的原因。这颗充满欲望的心真的很聪明,它会带你去哪里呢?
佛陀教我们要放下极端,这是正确的修行之道,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轮回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既没有苦乐,也没有善恶。众生充满了欲望,拼命追求感官之娱,无视于中道,错失了世尊的道路,追求真谛的道路。一个不修持中道的人,执着生和有、苦与乐、善与恶,这种人无法成为智者,无法获得解脱。我们的道路是直的,是平静和清明的觉知,没有喜乐与悲伤,如果你的心像这样,你无须请求他人来指导。
你会发现:当你的心不执着时,你的心才处在正常状态。当你的心因为种种念头和感觉而动摇时,念头的生灭过程会取而代之,而痴则从中生起。学习去观察这个过程,当心已经动摇,偏离正道时,它会使我们偏离正确的修行,而走向放任或嗔恨的极端,因而产生更多的痴、更多的妄想。善恶只在心中生起,如果你一直观察你的心,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主题,我保证你绝不会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