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翻译为觉,萨埵翻译为有情。觉即上求佛道之觉,属于自利。有情即下化众生之有情,属于利他。因此,菩萨有上求下化之功,自利利他之德,是大乘行人的名称。
菩萨境界,就好比渡河一样,渡人由此岸到彼岸,而船则在水中流,此岸譬喻生死轮回,彼岸譬喻涅槃圣地。菩萨自了生死,则不住于生死,如不住此岸,虽证不生不灭之涅槃,而又不住涅槃,如不住彼岸,这也是佛教积极救世的一面。
须知,菩萨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众生个个有分,如慈悲益物利生,如此去做,未成佛而先发心度人,便是菩萨境界。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以成为菩萨,因此而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据《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共分五十二阶位,即从初信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则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为我们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菩萨,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我们身为凡夫,如果在听经闻法之后,只有自利则是小乘,如果不但自利,并发为众生而听经之心,听后能够善巧劝化一切眷属,亲戚朋友,使大家懂得,都能够去行持,此心即是菩萨心。
菩萨重在舍己利人,是积极救世的。无论是放生,还是看经拜佛,念佛烧香,能够将此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普及大众,皆得利益,希望世界和平,大家离苦得乐,此即菩萨法门。
比如念佛,为欲度脱众生而念佛生西,念到一心不乱,临终往生,亲近弥陀,再来度生,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念佛,似为自利,其实其心为众生而念佛生西,是菩萨心肠。即一面念佛,一面劝化众生,此亦是菩萨之道。
同样,若以自己功夫尚未成功,为度生故,住茅蓬而苦修。身虽住山林,不与民众接近,然彼以度生为前提,即是菩萨事业,以打破我见,牺牲一切,所以动静无非菩提道。
因此,我们作为弟子,信佛学佛,凡看经念佛拜佛等等,应发积极救世之心,力虽不逮,只要发广大心,有愿必成,如是方有菩萨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