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应该怎么念?要不急不缓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一弟子,擅弹七弦琴,此人学佛后很是用功,不肯休息。在一般人见之自然甚好,但释尊视之则不对。因凡事得取中道,不用力固然不行,用力过了,怕难持久易生退转。
释尊知其情形,遂于一日召此弟子来前,命试奏一曲,但嘱须将琴弦放缓,弹来不成声调;又命上紧至紧到极点,这样非但也不成声调,且不到三五勾托,弦却断了数条。此人谓师不知琴法。释尊问是何故?此人谓琴弦缓则不成声,过紧则断矣。
释尊谓汝明此方可修道,用功缓而不进,固如琴弦缓不成声,但用功过急非但事不能成,将如此琴一样断弦。
诸位同仁念佛,不只七天来此念,定要天天在家念。若在家不念,则如琴弦太缓;来了这里拼命地念,又如琴弦太紧易出毛病。
或有人说:常听你讲克期求证,又说要精进,怎么又说急了出毛病呢?这须分清,克期是不休息,精进是不昏沉不散乱,常寂常照要是外头拼命的喊,心里一股劲想什么好现相、好境界,那是躁急不是精进。
躁急是要出毛病的,因着心不能清净,心不能安定,不净不安是大不合法的。精进是不断、不退,常寂常照,虽是唇舌不住,但是心要安闲,若工夫不到时候,便求有境界瑞相,是躁急,是二心多心,躁急与多心,便与“一心不乱”毫厘千里矣。
故念佛必须要心身轻安,念到心气和平就是好境界。否则太急躁,即使念上三个星期,也是不能得到好处的,而且会着魔。
有偈云:“唇舌虽不住,心意要安然,油钵持过市,能由静得全。”
这偈上二句是说念的时候虽然舌唇不住的动,但心意要安然自在,这安然自在是什么都不要企求,有企求便不是一心,是二心了。好境界,工夫到时自然便有,不是心躁急求来的。
喻月照水,若举一盆水摇摇动动,向东去取月见不到,又持西去求月,又见不到。水动波兴,总是取不到。倘将水盆平放地上,波静不生的时候,月形自然会照现的。
下二句是说端油过市而不倾出,皆由心意安静的缘故。
这里有一段故事,是说:古时有一国王,要试验一个人的智慧,与他约就,要他端一满钵油向闹市中去走一遭,转回来要他一滴不倾,否则杀头。
国王事前却在街上摆布醉象和美女乐队,意在搅乱这人的心思。此人只得遵旨前行,刚走过去前面来了醉象,好多人都惊惶不已,喊着退开。此人因生死关头,惟有不慌不忙,镇静自持,端平钵,看清路,一心无二用,从人群中过去。
前面却又来了一群乐队,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美女,一阵脂粉香气和嘹亮的音乐,路旁的人又齐声喝彩。此人因想到死上,仍是把心安在油钵上,放平了步,目不邪视,耳不旁听,走了过去。
结果回到国王的面前,果然一滴油也没有倾出来,安安全全,免了死罪。
诸位要知此一钵油一滴也没倾出来的缘故,一者就是心要专一,二者就是心要安闲。吾人念佛得力处,也就是要心专一及安闲。明此方能有成就,方能救得生死。
诸位诸位,吾心喻钵,六字洪名喻油,五欲六尘喻醉象歌女,国王杀头喻生死轮回,诸位诸位,要把钵持平,照顾钵内的油,莫教它一滴倾去!如此方能保全性命,一切醉象歌女都不要去理它,我们走一遭试试看,莫要使油倾出钵外,专一专一,安闲安闲,一直念下去!
——文章来源:《明伦月刊》 雪公开示类 佛七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