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原配陈春君,主动为丈夫纳妾,于79岁去世
陈春君对丈夫齐白石说:“你只身在外,没人照顾,一定很不方便,干脆我给你找一个侧室,省得我时常为你操心。”
齐白石真有说不尽的感激,他强抑着别离的痛苦,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很快,春君就写信告诉他,已经为他找好了侧室…
1874年,11岁的齐白石,迎娶了12岁的陈春君为妻。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两个人都还小,所以只是先拜了堂。之后,陈春君就要住在齐白石的家里,帮着家里做事。这种先进门的儿媳妇,就叫做“童养媳”。
陈春君虽然年纪小,但非常勤俭持家。当时齐白石还没有出名,生活并不富裕,可两个人的感情很好。
直到1881年,齐白石才与陈春君正式结婚,并在1883年,陈春君生下了一个女儿。再后来,陈春君又为齐白石生下了两个儿子。
一年9月,因为战事,齐白石觉得不能再在家乡待下去了,他决定带着妻儿一起定居北京。但此时齐白石的父亲已经81岁,母亲75岁,这两位老人都需要照顾,陈春君放不下年迈的父母,于是她决定,要带着儿女留守家园。
但这样一来,齐白石只身在外,就没了人照顾。
陈春君的身上,有着善良、贤惠、默默奉献的传统美德,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毫无怨言。
而此时,春君依然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齐白石的生活。
她对丈夫说:“我是个女人,带着儿女留在老家,见机行事,应该不会出什么事,等你在北京站稳了脚跟,我再来往于京城与老家之间,也能时时与你见面。”
“只是你只身在外,没人照顾,一定很不方便,干脆我给你找一个侧室,在京安家,省得我时常为你操心。”
陈春君处处为齐白石设想,体贴入微,齐白石真有说不尽的感激,他强抑着别离的痛苦,独自踏上了去京城的路。
到了北京,齐白石以卖画刻印为生。
中秋节时,他就收到了妻子陈春君的来信,说她已经为他找好了侧室,要齐白石准备好住的地方。
于是,齐白石托人在右安门内,陶然亭附近租到几间房,这是齐白石在北京第一次正式租房。
不久,陈春君来到京城,并为齐白石带来了自己选好的侧室,胡宝珠。
胡宝珠当时 18岁,她是四川丰都县人,之前在湘潭的一亲属家当婢女。
胡宝珠出落得十分标致,在陈春君的操持下,齐白石和胡宝珠举行了简单地成亲仪式。总算找到一个代替自己照料齐白石的人,陈春君心里也十分高兴。
之后的日子里,陈春君待胡宝珠亲如同胞姐妹,精心地照料她和教导她。陈春君还把齐白石的起居、饮食、生活、作画、刻印等习惯,都详细地告诉了胡宝珠。而胡宝珠也都默默领会,并且一一去做。
转眼到了冬天,因为陈春君挂念家里,齐白石就亲自送她回家。
1921年腊月二十日,侧室胡宝珠生了个男孩,这是齐白石的第四个儿子。
此时的胡宝珠才20岁,陈春君不放心,于是专门从湖南赶到北京,亲自来帮忙照顾。
陈春君将初生的婴儿视同己出,夜间孩子饿了,她就抱到宝珠身边喂乳,等喂饱了,又带去与自己同睡。冬天的夜漫长,一个晚上陈春君要起来好几次,她就这样冒着寒冷,尽心地做着这一切,这一切令齐白石感动不已。
1935年,齐白石的年纪也大了,思乡之念愈加强烈。
同年4月1日,齐白石携胡宝珠回到湘潭老家,他看见老屋前自己种下的果木花卉,依然茂盛,而妻子陈春君由于长期操劳,显得更加苍老和瘦弱。
住了3天,齐白石和胡宝珠返京,却未曾想,这竟是他与妻子陈春君的永别。
1940年农历正月十四日,陈春君因病在湘潭老家逝世,齐白石捧着家信老泪纵横。妻子陈春君12岁进齐家门,到79岁去世,67年的任劳任怨。
她上侍公婆,下抚子女,为齐白石的身体和事业操碎了心。齐白石泪眼婆娑地想,如果没有陈春君的默默奉献,哪会有自己的今日?他悲痛欲绝,颤颤巍巍地作了一首挽联悼念妻子:
怪赤绳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别;
问黑面阎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团圆。
1941年的5月,也就是陈春君去世的次年,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齐白石将勤俭柔顺的侧室胡宝珠扶正。
当天,齐白石邀请了亲友20多人,举行了宝珠的扶正仪式。
齐白石在事业上的辉煌,离不开陈春君和胡宝珠这两位贤妻的奉献。
是她们无私的爱,为齐白石创造了宁静和温馨的绘画空间;
是她们无私的爱,解除了齐白石的后顾之忧;
是她们无私的爱,使齐白石长期保持健康的身心,并精力充沛地投入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艺术巨作。
1943年12月12日,被扶正2年后的宝珠,陪伴了齐白石生活20多年,因为难产离世,年仅42岁。
78岁的齐白石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与自己共同养育了6个儿女的妻子,竟然撒手而归,先他而去。
齐白石悲痛万分,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独自在思念中度过的。当然,这种悲痛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很快,他就又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