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佛陀传递智慧,抱怨在7天后就会平息
佛陀在摩揭陀国吸引了很多人,僧团快速地壮大起来,当然,这个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出家的人一多,难免有些人就会抱怨。
比如,有些人说佛陀制造了孤儿寡妇,那么多人跟随他出家,那国家怎么办?种族怎么办?所以当他们看到佛陀的比丘,就会念这种类似于顺口溜的东西,来嘲讽他们。
众比丘听到以后当然不开心,就回去报告佛陀。佛陀说这样很正常,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大概七天以后就会平息,你们听到别人这样念顺口溜,你们也可以念一个顺口溜回答他们。
于是,佛陀就把这个顺口溜教给了自己的弟子:
“他们依法引导,堪称大雄完人;既然依法引导,有何理由忌恨?”
果然七天以后,大家就不再抱怨了,这一风波也得到了平息。
佛陀居住在王舍城的时候,收了很多弟子,有些弟子非常特别,他们与佛陀的因缘不同,皈依的方式也不同。
比如大迦叶,他就住在王舍城,也是非常有学问的人,平素就非常关注佛陀的一切,内心深处早就认定了,所以他的皈依方式就很简单。他离开家,走到了一个塔旁边,看见有一位沙门在树下静坐。
大迦叶一看,就知道他是佛陀。于是,他走上前去叩拜致敬,说:“世尊,我的大师,我是您的弟子。”而佛陀的回答也简单明了,说:
“你确实是我的弟子,我就是你的师傅,随我来吧,我知道你今天会来,因为你的心,一直在追寻。”
有些人的出家因缘就比较复杂,比如舍利弗的舅舅。
佛陀住在王舍城灵鹫山的一个山洞时,一位游行者来拜访佛陀,有长长的指甲,一看就是个苦行者。
他首先就介绍自己的学说和观点,说:“一切与我皆不可。”就是说,我否定一切,什么都不认可。佛陀听了以后微微的一笑,说:
“那你对自己的观点,是否认可呢?”
换句话说,你不是一切都否定的吗,那你承认你自己的观点吗?如果承认了,那你就不能说自己否定一切。所以佛陀非常有智慧,利用这个人自己学说的内部逻辑矛盾,一下子让他哑口无言。
这就好像武林高手借力打力,来进行说法,非常精彩。
接着,佛陀对这个人讲解了如何看待身和受。
人在感受到乐的时候,感受不到苦和不乐不苦;感受到苦的时候,感受不到乐和不乐不苦;感受到不乐不苦的时候,感受不到乐和苦。
乐的感受是无常,因缘而生,必定衰竭;苦的感受也是无常,也是因缘而生,也会衰竭消退;不乐不苦的感受,也是如此。
所以,人应该因怨气而离欲,离开欲望,因为离开欲望而得到解脱。从解脱去真正的了解解脱,当心已经解脱,就不会偏执,更不会过分的执着什么,也不会特别地去争辩什么。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舍利弗在后面为佛陀打伞,他听到了佛陀的说法,也尽脱烦恼。而这个苦行者,也就是舍利弗的舅舅,听后也是心悦诚服,请求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