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智慧,人可以简单地、有尊严地活着
如果没有重大的事情,佛陀都会亲自出去乞食,因为佛陀要用自己的行为,为僧团做表率,也因为他要随缘度化众生,让众生有机会跟他结缘。
佛陀非常慈悲,他乞食的时候,不是一个金光四射的佛像,而是一个行脚四方、慈悲度众的智慧老人。
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智慧的宝藏,还留下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让人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之中,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意义。
僧团中有一种僧人,叫头陀,专门修苦行,比如大迦叶修的就是头陀行。
头陀终生都身着扫粪衣,不住精舍,住在树下,但不能在同一棵树下连续超过3天,而且一天只吃一餐,长坐不卧。像大迦叶,他就坐了一辈子。
大迦叶的苦行功夫很好,他没有得脊椎病,修得很好,但他显得很老,皮肤非常苍老,看起来比佛陀要老很多。不过,多么苍老的外表,都无损他心灵的明净。
大迦叶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佛陀对他一直很赞叹。
修头陀行是不容易的,但后来,提婆达多比大迦叶又进了一步,他修的苦行更苦。
但即便是这样,佛陀的很多弟子,大概有六个僧团,还是跟提婆达多走了。后来佛陀的身边没有剩下多少弟子,这与提婆达多提倡苦行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当时的印度人崇尚苦行,认为苦行才是正道,即使佛陀很伟大,但他住进精舍之后,就一直受到外道的攻击。
但实际上,佛陀并不贪图享乐,相反,他一直倡导少欲知足。从佛陀制定的那么多戒律,以及他对自己的要求可见,他始终在维护自己的庄严,和信众的信心。
他的用心是非常良苦的。
当时,佛陀始终在受到攻击,但僧团还是一步步地发展壮大了,到了今天,在全世界都有了佛陀智慧的足迹,他崇尚和平,是世界上唯一追求般若的智慧。
我喜欢早期的那种朴素简单,因为修行本来就是简单的,生活也是简单的。
有时,我们因为贪欲,把自己弄得非常复杂,见到一些东西就喜欢上一些东西,管不住自己四处乱窜的心。
实际上,我们渴望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真的需要,只是欲望给我们制造了巨大的幻影,把我们给欺骗了。那些幻影让我们以为,这些东西很重要,甚至可以让我们牺牲健康、牺牲尊严地去追寻。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人可以简单地、有尊严地活着,不需要被外物所左右。
佛陀时代,僧人就三件衣服,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他们乞讨也可以过得很好。他们的财产很少,一个小包裹就能把全部家当收拾干净。
那种流浪天涯、随缘度众的生活,是无牵无挂的。远离一些物欲,远离一些烦恼,越简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