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智慧,为什么坚决不谈神通?
表面看来,佛陀与寻常人一样,寻常地行、住、坐、卧,既没有放光动地,也没有显露神通,更没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佛陀的诸多弟子中,除了个别弟子之外,其他弟子如果显露神通,他一定会呵斥。因为,神通跟解脱没有关系,那只是一种附带产品。
所谓神通,就像花了好长时间学会了一门技术,但如果执着于它,就再也不想把它忘掉,反而寸步难行。就像学武一样,学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把招式全都忘掉,否则就达不到更高的层次。
所以,佛陀坚决不提倡神通。
东汉末年,有个道人叫于吉,最后被孙策所杀。孙策杀他的理由,就是他使用了神神道道的东西,惑乱百姓,图谋不轨。但后来孙策也很早就死了,这跟他杀了于吉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孙策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他可以把于吉杀掉,但他在杀于吉的同时,也给自己招来了不吉祥。
所以,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因为神通而送命的故事有很多,就连禅宗的二祖,都被当作妖僧杀掉了。当时二祖的名声太大,所以招来了很多人的嫉恨,当然也有偿还宿世债务的因素。
所以,我们可以谈文化,谈民俗,谈智慧,但我们不谈神通。
就像佛陀一样,要随顺世界,在世间法许可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不谈神异。
佛陀很少用神通来摄受众生,他只用“四摄法”度众。比如乞食,就是为了和老百姓结缘,让老百姓种下善根。
这里有一个故事:国内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到国外某顶级高校进修,没多久,他就跟那里的一流学者混熟了。同时在那里的还有一个中国人,他比这个企业家去得更早,却没有几个朋友。
这个人就问企业家,你为什么跟他们那么熟?我在这里的时间比你长,认识他们也比你早,我跟他们都不熟。
企业家告诉他:因为我每天都跟他们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总会讨论一些问题,久而久之,我跟他们就熟了。这种行为,在佛陀的话语体系中,就叫“同事”。
“同事”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一起吃饭,然后在过程中交流。但如果一个人过午不食,或者总是自己一个人吃饭,那他就没法和别人交流,也就结不了善缘。
所以,佛陀度众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和人们一起做事,藉事调心。
佛陀的“四摄法”除了同事,还有利行、爱语、布施。
利行,就是帮助别人。
爱语,就是尽量给别人一个好心情。
布施,九十用智慧、知识、体力去鼓励人、帮助人,让人们从困难中得到利益与救助。
关于爱语,有些人习惯说“不”,别人一说什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然后开始驳斥对方。虽然他说“不”是对的,但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对与不对,是相对的,在交谈的时候,给人一份好心情才重要,至于你说了什么,其实对方没那么在乎,他在乎的是你的态度。
不过,有些话必须得说,这个世界需要正面的声音,不然,很多好东西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