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平常心,在无执中随缘
平常心,是禅宗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赵州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岁,八十岁的时候还在到处参学,为什么?
因为过去的修行人,在悟道之前,会把全部的心力都用来寻找老师,如果找一个不是,找一个又不是,那么就继续找,一直找到那个能够改变自己心性、明白心性的人,那就是“根本上师”。
根本上师很重要,因为找到之后,就有了解脱的可能性。所以,赵州老和尚哪怕八十岁了,垂垂老矣,但他仍然在做行脚僧人,参访大善知识。
过去的僧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寺的,一种是不住寺的。
不住寺的僧人就叫行脚僧人,没人知道赵州和尚行脚的那几十年里,有过怎样的心路经历,他自己也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记录。
总之,到了八十岁,很多人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他才开始驻锡弘法。他的弘法很有意思,他很少谈佛法,有人问他,他就说“平常心是道”。真理哪怕没有一个佛字,也是真理。
什么是平常心?不执着的心,就是平常心。
它分为两种:
一种叫俗谛平常心,就是平平常常地生活,没有太多奢想的心,就叫俗谛平常心;
另一种叫真谛平常心,只有破除所有执著,不执着世上一切的时候,那颗不执着的心才叫平常心。
用佛陀智慧的说法,就是明心见性、证到空性,成就之后,不执着明心见性、不执着空性、不执着成就,才叫平常心。
有人对一位大师说:“您太真实了。”
大师却说:“我没有理由不真实。”
为什么呢?因为大师什么都不需要。每天只要吃半碗饭,再吃上一点点菜,有一件衣服穿,就够了。既然生存已经有保证了,那为啥还要去迎合世界呢?
一个人去迎合世界,无非是希望世界给自己点什么,好感、认同、利益或是其他东西,这些东西大师都不需要,他对世界没有任何要求,反而所有的念想,是自己能给世界贡献些什么东西。
这时的心,有绝对的自由。
哪怕有时候慈悲,也会有被裹挟的感觉,但那感觉之中,是没有贪嗔痴的,只有一种慈母面对病儿的疼痛和无奈。
于我而言,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有人喜欢看我写的东西,是对我有信心了。
即便没有信心也不要紧,生起怀疑也不要紧,因为有信心受益的是你,生起怀疑得不到受益的也是你。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和你自己的努力。
至于我,你来也罢,去也罢,我都不执着。
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我都会送给你祝福。这就是我理解的平常心,在无执中的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