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什么是“缘起性空”?其实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过去,印度有很多小国,或者叫部落。里面的所有人都在修行,一旦有人修行成就,那块土地就会成为圣地,被称为“秘境”。
表面上看,“秘境”是一个很平常的地方,但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场和能量场。修到一定时候的人,进去之后,会发现它自成一个世界。
但有时候,守护秘境的空行母不让人进去,所以她们会显出愤怒相。可一旦这个人安住于明空之境,她们就会马上让他进去,因为当这个人进入境界时,她们就知道,这个人不是凡夫,而是圣者。
但这些秘境都属于净土,就算到哪儿去,也不是无余涅槃,它们的本质,仍然是为了度众。
成就者破执后,就有了选择去处的力量。
他们能够操纵自己的心,可以选择究竟解脱,也可以选择投生人间,继续以肉身上师的形式度众,还可以往生到佛国净土,在那里度化众生。
但有些成就者,虽然能究竟解脱了,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往生。
比如莲花生大师,后来去了乌金刹土,为什么?因为他想到那里去度众,这是他的自主选择,像他这样的圣者有很多。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虽然像莲花生大师那样,可以救度无量无数的众生,但其实并没有众生可以救度。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叫众生。所有众生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众生只是一个假名,谁是众生?你是众生,我是众生,大家都是众生。
但如果一直追究下去,又会发现,并没有一个叫众生的本体,因为每一个个体都会消失,众生也在不断变化着。
所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觅众生了不可得,就像二祖觅心了不可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既要度众,又不能执着于度众,因为众生没有自性。
这就是缘起性空。
纷纷繁繁的各种现象,叫缘起,但这些现象不会永恒。没有不变的本体,故而性空。
菩萨明白众生没有自性,所以菩萨不著相。如果菩萨著相,那么他就不是菩萨。因为,升华为菩萨的前提,就是破除对相的执着,不破执不是菩萨,而是凡夫。
比如有人问自己的上师,想印证一下,看看自己开悟了没有?其实他如果开悟了,自然就没有烦恼了,如果有烦恼,就说明没有开悟。开悟需要印证,但自己有没有开悟,自己也知道。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开悟之后,没有烦恼,但有智慧;没有欲望,但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