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传说中是一对孪生兄弟,被称为“双马童神”
观音,原译观世音,梵文为阿婆卢吉俱舍婆罗,译为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于是去掉了“世”字,简称观音,从此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观世音菩萨最初的形象,是古印度的双马童神。这个双马童神的梵文为阿湿波,是古印度婆罗门崇拜的神明。
这对孪生兄弟,是不可分离的一对年轻天神。他们头戴莲花冠,身体强壮,思维敏捷,动作灵敏,吃蜂蜜是他们最大的嗜好,因此皮肤也是蜜黄色的。
他们乘坐金色的三轮车,由马、牛甚至鸟、鹰、天鹅为他们驾车,金车飞奔起来的速度比思想还要快。金车通常是在黎明时出现,像太阳一样放射着光明。
双马童肩负着救苦救难的重任,尤其擅长治病。他们能使瞎子复明,残疾人恢复健全的身体,无奶的牛生产出鲜奶,使沉船获救。
一次,双马童救了一个落水者。那个人沉溺在黑暗的大海中,双身抱着一根漂浮的木头,向双马童呼救,双马童便驾着木船飞快地将他救上来。
还有个人遭到坏人的抢劫并被绑起来,被扔在水里挣扎了九天十夜,他用最后的一点力气呼唤双马童,双马童闻声后迅速赶来将他救活。
总之,被双马神童救助的人难以计数。
双马神童还能降妖伏怪,他们在当时的古印度受到广泛的供奉。后来,大乘受其影响,塑造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并让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具有双马神童的全部功德。
然后,双马童的形象渐趋人格化,由神马驹而变成威猛的大丈夫。
据《法华经》记载:观世音是无量劫前转轮圣王的大太子。
轮转圣王的名字叫无诤念,此王有四子,第一位王子名不珣,就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位王子名尼摩,就是大势至菩萨;第三位王子名王象,就是文殊菩萨 ;第四位王子名泯图,就是普贤菩萨。
大太子不珣立下宏愿,发大悲心,誓愿断绝众生的所有痛苦和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境界,为此,佛陀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不珣的父王无诤念后来成佛,就是极乐净土的无量寿佛,也称为阿弥陀佛。不珣的弟弟尼摩,后来成为大势至菩萨,所以,父子三人成为“西方三圣”。
观世音成为女菩萨,主要是为了满足世俗人,尤其是女信众愿望。观世音还被传说为汉家的公主,就是妙庄王的三女儿妙音。
众生如果遇到各种灾难,只要诚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在我国,观音菩萨道场就是著名的普陀山。传说印度僧人到岛上朝拜观音大士,曾亲眼见到了观音菩萨现身。
又传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请一尊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此岛遭遇风暴,船不能行驶。他们认为是观音菩萨不愿意东渡去日本,于是就把观音圣像留在岛上,人们为观音圣像建立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帝在岛上建有“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菩萨作为主尊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由此开始形成。又用“普陀洛伽”取代梅岭岛的名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普陀圣境产生的缘由。
到了近代,这里形成了三大寺、八十八庵院、一百二十八茅棚、数千僧众的佛教大道场,享誉海内外。
观音菩萨的圣像种类,在诸多菩萨中可为最多。密教有六观音、七观音之说,这些观音中,主要有圣观音、马头观音、不空羂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