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递的智慧:什么是“发愿”?只说不做会如何?
时间:2023-06-20
禅宗有个故事:一个小乘罗汉,带着弟子赶路,弟子帮他背着包。走了一阵,弟子忽然发愿:“哎呀,我一定要度众,一定要度众。”
他心里正念叨着,师父就把包拿了过去,背到了自己身上。
又过了一阵,弟子又想:“度众太麻烦了,我还是先自度吧。”他这个念想一产生,师父就把包还给了他。于是,这个弟子很奇怪,说:“师父你为啥把包拿来拿去的?”
师父说:“刚才你发度众之心,便是菩萨,我怎么能让菩萨帮我背包呢?那是罪过啊!后来,你只想自度,就变成凡夫了,就给我背包吧。”
发利众之心,便是菩萨,叫因地菩萨。
也就是说,只要发了菩萨愿,就有了菩萨因,只要好好地修,最后就能得到菩萨果。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永远要发大心,发大心才能做大事。
很多时候,人们做事的想法都很简单。
身边的人需要帮忙时,我们总觉得既要帮助他们,又要让更多的人获益。只要是有了“让更多人受益”的念想,那这件事就能做得越来越大。
就像一些成功的大商人,也是由最初的利他发心做起的。要是每个人都有大胸怀,何愁做不了大事呢?
当然,仅仅发心还不够,还要发心圆满,什么叫“发心圆满”?就是发了心,发了愿,有行动,有影响,能度众,就叫圆满。
只有发心,没有行为,只是因地菩萨。
种下了菩萨的因,却不去施肥浇水,那么种子就没有办法长大,没法结出菩萨之果。
所以,发了心就要有行为。
有些人老是发愿,发了愿,但不去实现,这样的话,即使到了下辈子,也必须还这个愿。因为这是对佛菩萨发下的誓愿,假如不去实现的话,就是对佛菩萨说谎,就会招来不吉祥。
有些人的命难,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要用行为来实践自己的发愿,不能信口开河。等到发心圆满,用行为实践了大愿,那么就成了大菩萨。
“常发度众心”就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