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用悟把灯点亮
在《金刚经》中,须菩提向佛陀提问:“怎样才能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问:要怎样“住”?怎样“降伏其心”?其实可以从修禅定的角度上去理解。
尽管《金刚经》全文讲的是般若,而似乎没有怎样说禅定,但它作为对发大乘、发最上乘者所说的佛法,其本身就是佛对禅定体验的结果。
就像《圆觉经》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据说是释迦牟尼最后所说的《佛遗教经》中劝勉弟子,如“善治堤塘”那样“善修禅定”,不要令“智慧水”“漏失”。
再如天台宗祖师慧思的《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开首也强调:佛学所讲的五眼、六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等“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定生”。
那么,为什么《金刚经》强调是“般若”,而不是禅定呢?
一方面,如慧能所点明的:禅定和般若智慧,是“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和慧“犹如灯光”,“有灯即有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
因此,《金刚经》讲最上乘般若智慧,同时,也就是讲最上乘的禅定修行。
另一方面,正如“灯”毕竟还不是“光”,需要“点火”才能发光一样,禅定也毕竟还只是佛学的一种手段、一种修行方法,它是能够产生般若之灯。
但毕竟悟得无上大觉的般若智慧,才是佛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只有“悟”,才能把“灯”给点亮了。
“禅”是什么?
这个汉字真是妙,左边是“示”象征“神”,右边是“单”象征“个人”,合起来就是“禅”,也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性与神性的统一”的意思。
怎样才算“悟”?
“悟”这个汉字,就是“我的心”,“我的心”把天地、人生参透,就是大觉大悟。这也应该是禅宗“直指佛心”的体现。
禅宗与一般的禅定,或瑜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强调“禅悟”,这也就是《金刚经》讲般若的宗旨。
在佛法六度中,最强调的是般若,因为只有般若才体现了佛的哲学思想。
如《大般若经》所比喻的:“五度如足,般若如首”,就是说佛学是以般若为首来统帅包括布施、持戒、精进和禅定这五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