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

时间:2023-08-09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Vij?āpti-mātratā-siddhi-trim?aka-kārikā-?āstra)】 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亦称《唯识三十论颂》、《高建法幢论》。世亲著。唐玄奘译,一卷。此外尚有梵、藏本传世。此论分三十颂论述三界唯识的理论。前二十四颂阐明唯识之相,第二十五颂阐明唯识之性,最后五颂阐明唯识之行位。此论以识转变理论为中心,论述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识的八识如何转变为人们的经验世界,由此组织成一套完整的阿赖耶识缘起说,并进而论述三性、三无性等唯识论的中心概念及有关唯识修行实践的一系列问题,从正面阐发了“唯识无境”说。该论在印度影响很大,先后有德慧、安慧、难陀、护法、亲胜、火辨、净月、胜友、胜子、智月等人为之作注,时称“十大论师”。玄奘曾以护法的注释为主,糅译其他论师的注解,编译成《成唯识论》10卷。(方广锠)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 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辨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辨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詶答,颂曰:

  1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2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次二十二行半,广辨唯识相者,由前颂文略标三能变。今广明三变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3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

  4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已说初能变。第二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5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

  6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爱,及余触等俱。

  7有覆无记摄,随所生所系,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如是已说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8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了境为性相,善不善俱非,

  9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皆三受相应。

  10 初遍行触等,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11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12 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

  13 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惛沈,不信并懈怠,

  14 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颂曰:

  15 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

  16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颂曰:

  17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颂曰:

  18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

  19 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应知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颂曰:

  20 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21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22 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

  23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24 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25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者。论曰:如是所成唯识性相,谁依几位如何悟入?谓具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其相云何?颂曰:

  26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龋其相云何?

  27 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在通达位如实通达。其相云何?

  28 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 修习位中,如实见理数数修习。其相云何?

  29 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 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30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RECENT POSTS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