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为什么称之为内学

自古至今,但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为什么学习到最后都落空了呢,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佛是什么。对于佛真正的意义不了解,佛在经论里说得很清楚。佛是我们自己的自性,经论里说‘当人自性’。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的,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我们的自性。所以佛学称之为内学,如果心外求法。就称为外道,学佛者有这种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跟别人学。而是向自性里面学....
2023-06-27
佛学为什么称之为内学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对鬼神亦装,凡犯戒皆破威仪也。你故意做那个样子出来“初学非装不会,在我们戒堂里边就是要你装模作样,装了之后就会了。装到后来就成自己习惯了,要把他开始的生硬地装,开始的时候在人的面前装,那么你在天人面前、鬼神面前也要装,这个威仪也就学不好了“开始学就是要装,没有内涵当然是不好,但是你说没有内涵就把形式也去掉了,那么这个安居干脆不要了。我们说不好。如果你认为没有内涵呢,形式也不要了。....
2023-06-27
智敏上师:初学威仪“非装不会”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

也许那位仍用在俗姓名的出家人?佛陀收受弟子出家,出家弟子中固有姓迦叶的,更有姓迦叶的,且可溯源于释迦佛之前在人间成佛的迦叶佛的族姓,可知迦叶佛的佛号。但亦多有承用师姓者,有的出家人是由师承而来的姓,也有很多是用三宝——佛、法、僧为姓氏的(注一),均以佛字为姓(佛驮、佛图、浮陀与佛陀的梵文是同一个单字),均以僧字为姓,  至于采用释字为姓的出家人,道安法师倡导僧人以释为姓的原因:有四姓出家。....
2023-06-27
出家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姓名

答疑解惑:读诵佛经的功德

用心去读诵,无形中就在内心中播下了福慧的种子,无量功德就从这里出生。  1:网友,我现在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备受冷眼。总想在这个地方出人头地,其实,我的才华可以走到更大的舞台和世界。我目前却舍弃不掉现在的这个地方,无数次想舍弃,还是坚持了两年?这种坚持已经变成无谓的执念了吧,真的很煎熬。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我只想让自己(p....
2023-06-27
答疑解惑:读诵佛经的功德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灭定业真言快?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悔也好、发愿也好、持咒也好、念经也好,那菩提心就没有了,罪业没有体性,大家都是知道唯心造,一提就说‘我罪业深重’,必须清净心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什么才是清净心:假念阿弥陀佛使我们心能够清净下来,如果我们心已经清净了,来使你心能够清净下来?你自己问你看你心起什么念头,看见那个你又生烦恼、想弃舍。这样就不是清净心。....
2023-06-27
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宣化上人:念止万事无

念动百事有,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没有定,内观其心;这时身心皆空,物也没有了,身心物这三种都没有了,没有喜,没有怒,没有哀,没有惧,没有爱,也没有恶,更没有欲,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上。没有波浪,那么在内没有妄想,在外也没有贪求,内外身心都清净,就不会被七情的境界所动摇。若是见喜时;这就证明你还没有性定,你就生一种贪爱的执着,或生一种憎恶的执着。....
2023-06-27
宣化上人:念止万事无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  这一章讲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佛说这盏功德最大,因为自己贫穷仍知道要布施、供养。此生已经贫穷了还不布施,学佛困难,到佛前不愿顶礼三宝,不想也不愿学佛,没钱没势时,才知道要学佛修行,有钱有势时如能学佛,或许她有被逼得非寻死不可的原因,得睹佛经难?一般人是不容易看到佛经的“有的人说佛经很深奥,有的人则是没有机会读佛经,佛经真的难懂吗。....
2023-06-27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小乘佛教三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此次结集就毗舍离比丘提出的十条戒律(即十事)展开讨论,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相传大乘佛教经典的出现与龙树菩萨有关。不到三个月就已经读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大乘佛教理论完全建立。....
2023-06-27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坐好后以头顶上领。....
2023-06-27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佛学常识:“居士”的来历

  佛教习以居士称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从维摩居士而来。维摩居士,确可称为居士,如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说:二、在家修道;名为居士,居士传,以居士称呼学佛的居家之士。来比附学佛的居家之士,隐士是过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生活。而居家的学佛之士,也必助人解脱,一个名副其实的在家居士。便是一位大乘的菩萨,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及种大乘善根,不入大乘,(见《佛法导言》)要到禅宗的破了三关。....
2023-06-27
佛学常识:“居士”的来历

延参法师:新年寄语

2017的阳光已经照进生活,更多的是思考与改变,感谢这365轮日出日落的历练与充盈,渐渐被日子融化成了拂面轻风。感谢生命里所有那些相逢未逢,谢谢你们送来的整整一年的感动。都成为让生命更加精彩的美好。那么就选择了无挂牵地离开,  2017的阳光已经照进生活,愿明天的笑脸更灿烂。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梦想的向往与打拼里更接近现实。不辜负那些正迎面而来的日子,去发现等待在那里的幸福,活出生活的承担。....
2023-06-27
延参法师:新年寄语

佛教中的日光菩萨是谁

日光菩萨的名号,日光菩萨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普破冥暗”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二者共同辅弼东方净土药师如来弘扬正法,普渡有情,尊贵有如释迦佛侧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佛法上表智慧,放射无量光明,在佛法上表静定”使免于受贪、嗔、痴三毒逼恼。....
2023-06-27
佛教中的日光菩萨是谁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成道证果是历史的事实,佛启示了众生皆有佛性的创见:让世人知道不二的真心即是生命的本质与起源,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开悟解脱的境界,佛教导众生因果及缘起无常等诸多心性的普世真理。教导众生如何开悟而离苦得乐,将会更清楚地论述佛法的根本教义,以及禅的修持如何可能破除二元的妄想思维“心是完全含摄的、全能的、无所不知的、永恒无相的,禅的本质就是心物一元。....
2023-06-27
永生的解脱之门是什么

自己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自已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宽见师父,要学会认识业障,不要一味的讨厌回避,先应承认已经发生了,不要急着去讨厌它,要时刻愿意接受任何果报,而且要坦然欢喜地去接受,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不可能逆转的,不要做骆驼把头埋在沙里掩耳盗铃,要直面它,不回避。不逃避?  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要学会感恩它,感恩这些业障得的果报,没有这些就不能痛加认识自已,重新认识人生,就会仍然在迷惑之中,正因为这些业障。....
2023-06-27
自己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圣空法师:你放下了吗

放下不是失去而是拥有,  有的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管不顾。在做事过程中不做与事情本身无关的事情,边做事边觅心觅性,你尽心尽责做完事了,然后全部从心上放下,都不要执着了。然后放下知见,因为知见已经内化为你本有的智慧了,不是放弃修行。而是放下强行,不能用功过急、过猛、过度,比如你专心地观照每个念头,你要放下观照本身。否则观照就会制造障碍,又如你恳切地参话头,你要放下话头。再如你任心无住。....
2023-06-27
圣空法师:你放下了吗

学佛究竟该有多少位师父

五种阿阇梨是依止、屏教、羯磨、十戒、 教读,便是轨范师,甚至仅有一位(十戒和尚可以兼为具足戒和尚)。依止阿阇梨及教读阿阇梨,屏教是具足戒时教授受戒仪规的,菩萨戒没有和尚,菩萨戒的和尚是本师佛,而非本师比丘法师。不得再有沙弥戒和尚,或已满十夏而仍未知道比丘(尼)律的轻重持犯与开遮者,则应随处请求十夏以上的善知识为依止师,除了依止师通常应以各寺寺主或上座为依止而外,应礼请教读师。....
2023-06-27
学佛究竟该有多少位师父

开过光的佛像一定有灵性吗

寺院新塑的佛菩萨像都会举行开光仪式。信众家中请佛像供奉,先选择开光。很多人请佛像挂件,先开光,没有开过光的佛像手串等是不灵验。以开过光为标准的佛像就灵验,那佛像灵验的标准是什么呢?佛教所说的有求必应是以善法至诚祈愿佛菩萨的加被,并不是说佛菩萨能满足你任何欲望。  那我们举行开光仪式的意义是什么呢?借助庄严的开光仪祈福仪式,践习佛菩萨的愿行,开光仪式中,主法法师有一系列的开光动作。....
2023-06-27
开过光的佛像一定有灵性吗

慧律法师:放下并非出家人专利

要如何修持呢,先放下“钱财统统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  有时信徒反问我;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父一样什么都放下呢。  我就解释给他听”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做为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著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要把一切的环境都当作道场“一个人常常看到别人缺点,他是活在他人行为污点当中;  有些信徒到寺庙拜佛、念佛的时候。不好好的拜他的佛,念他的佛。....
2023-06-27
慧律法师:放下并非出家人专利

济群法师:缘起和无常

缘起和无常。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佛法对世界的认识“世间一切现象,相关条件败坏,现象也会随之消失。一切都是因缘的假相。根本找不到固定不变的实质。即使我们生活的山河大地,也是因缘的假相而已。往往会对世界有很多错误认识,觉得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期待我们拥有的家庭、事业、人际关系都能天长地久。世间没有任何现象是永恒的。无常也是佛法的重要概念,以此破除我们对生命和世界的常见。....
2023-06-27
济群法师:缘起和无常

星云大师:门里与门外

放下,就会自在,则为人中天,是则常贫穷,  若悲在心中,----《正法念处经》,  门里门外。  云门禅师去参访汾阳无业禅师,到了道场正是薄暮时分,云门使劲敲门,好半天知客师父来应门。云门道明来意“抬起一脚正跨入门槛,知客师父出其不意用力关门!把脚压在里面了”好痛?云门禅师叫着”谁在喊痛呀“知客师父佯装不知,师父”你人在外面“怎么会痛呢,因为你把我的脚关在里面了”  知客师父一听“大喝一声。....
2023-06-27
星云大师:门里与门外

仁炟法师:心灵的训练

增强定力,启迪智慧,转识成智。  文/仁炟法师,  没有受过训练的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被激怒,情绪起伏。虚荣、骄慢、瞋恨等等都很难控制,思想固执、僵化,束缚人们的思惟。不能开拓进取,心灵训练也是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就是增强定力,去除烦恼,启迪智慧。转识成智  (p....
2023-06-27
仁炟法师:心灵的训练

绍云法师:参禅的下手方法

参禅的下手方法,要我跟师傅们讲讲禅堂的一些用功方法,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也就是如果你参禅参到极点的工夫。对这些根本戒是丝毫不能违犯的,所想所做的究竟是违背因果。以其所悟的道理印证是否与佛所说的相符。不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悟了,开了悟的祖师们于是就各出手眼方法。这句话没有说出来以前是话头“话头就是一念未生之际”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
2023-06-27
绍云法师:参禅的下手方法

佛教知识问答: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  色界四禅。  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烦恼、欲念,达到无忧无欲的境界。初禅虽然已经脱离欲界的恶不善法,但是还保有寻和伺等原始思维,  2、二禅是进一步把觉和观都除去。....
2023-06-27
佛教知识问答:什么是四禅八定

赵朴初答:什么叫做法师

  问:什么叫做法师?  赵朴初答:法师(Dhammqcariya)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Vinayqcariya),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Abhidhammqca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师(Tipiwakqcariya),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
2023-06-27
赵朴初答:什么叫做法师

宗萨钦哲仁波切:2017年新年寄语

让我们恳求释迦牟尼佛帮助我们远离贪嗔痴“随着2016年步入尾声、2017年即将到来,随着猴年行将落幕而雄鸡即将报晓之际,我想向所有钦哲基金会的护持者、义工以及为我们祝福的人。致以我的感激与谢意,你们付出的大量努力、时间、精力,你们的慷慨布施与善愿,不只启迪了我们;也让我们成长茁壮,你们赋予我们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大幅地拓展基金会的护持工作。我希望向你们大家致上我的新年祈愿与祝福。....
2023-06-27
宗萨钦哲仁波切:2017年新年寄语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