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梦是反的吗
梦是自身习性和作为的表现: ☞梦是自身习性和作为的表现。 一居士,请师父给我解两个梦,一、梦见一佛一菩萨将我引到一个小门前?有没有进不记得了,这是怎么回事,还梦见一个道士,画着阴阳鱼的道袍?还有两个人欲加害我。这意味着什么, 出家人是不允许解梦的这些事情都是自己(p....
2023-06-26

星云法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何为人间佛教基本思想 二、五戒十善是人间的佛教 三、四无量心是人间的佛教 四、六度四摄是人间的佛教 五、因缘果报是人间的佛教 六、禅净中道是人间的佛教 佛光山住持心(p....
2023-06-26

大安法师:人从哪里来
地球上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光音天的人就是在空劫(成、住、坏、空)快到成劫的时候。他们吃了这个地面上的果实之后:欲界的植物果实都有雄雌的差异,但是吃多了欲界的植物果实之后慢慢就有了男女的差别,欲望轻的转为男的。欲望重的转为女的,就有了世间的感情、爱欲。慢慢地家庭也产生了,而后慢慢形成了国家, 原本从光音天过来的人。古人的寿命也比现在的人长,就会知道三皇五帝的寿命都很长,做天子的时间都是上百年。....
2023-06-26

许了不该许的愿还能解吗
许了不该许的愿还能解吗, 如果在佛前许了不该许的愿,还可以解吗“答案是可以的”许愿是,只要你接下来的“身、口、意”创造任何”缘“就不会得”果,过错总是难免“要忏悔”真忏悔就是。后不再作,无知“并非你学识不够、经验不足”更非没有机会遇到贵人高人相助。而是我们自己“心浮气躁”从来就没学会,冷静, 人在不顺时。若能以宽容心、(p“....
2023-06-26

忏云法师:四念处观法
通教体空观是当体就体会是空。别教次第三观、圆教一心三观,我们凡夫执着宇宙人生为有。罗汉执着为空,佛就说空,比如镜子面上照出来人们的喜怒哀乐──有人向我噘嘴瞪眼,或像理发厅大玻璃镜照出来理发客的样子,宇宙人生过程中我们得好好去做。完全空就不执着,一边假观还体会空,假观又能空观,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观:按着四念处观、五停心观也是空?第一观身不净、第二观受是苦、第三观心无常、第四观法无我。....
2023-06-26

大安法师:生死的大事
大安法师:生死的大事 [然(p....
2023-06-26

佛陀最后一世:须提那的前妻便有了身孕,“愚人!”
听到佛陀在毘舍离一带说法,便请求出家,引起了须提那与父母一场长时间的冲突,在须提那出家以后,亲戚护持我的话还可修福?须提那便让他在毘舍离的亲戚给自己丰富的供养”他的父亲便强邀他于次日回家用餐,隔天须提那回到家,须提那的母亲对他说,他的母便把他的前妻领来与他见面:他的前妻便有了身孕!这件事引起了许多地居天的不满。比丘众虽然一向都无垢秽、无过患。现在迦兰陀的须提那已经种下了垢秽与过患的种子。....
2023-06-26

空性为何最常被人误解
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你根本不会这么想,反而会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也不会认为自己被吐到了地上,不论你理解不理解空性。空性都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即证悟空性的智慧,也是我们需要通过闻思修逐步显发出来的,是认为凭世间聪明,而不愿去老实持戒,另一个常见的偏差是执著断灭。....
2023-06-26

修净土者为何提倡因果
修净土者为何提倡因果, 因是种因。是因果义,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当提倡因果,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杀盗淫妄,犹或小视因果。不知粗知其意。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
2023-06-26

如瑞法师:不要一味认为自己对
我们心里应该充满喜悦,尽管昨天有一些不顺心的人与事,在与人接触当中是否有对不起他人的地方,先来的苦行僧答应了”他非常感谢先来的苦行僧能答应让他共住,临睡前他仔细看好睡在哪里。把应该知道的情况都看得清清楚楚,后来的苦行僧起来小解,前面的那位苦行僧不知道什么时候横着躺在了门口,所以出门的时候把先来苦行僧的头发踩了,先来的苦行僧就不高兴了,后来的苦行僧连连道歉,这次进门一定要小心谨慎”....
2023-06-26

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心境如明月
让所有的考生应试的时候,心境能如中秋明月般洁净明朗,思绪能如江海潮水般奔流不止! 今天弟子怀着祝福的心情向您祈愿, 祈求您加被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让他们都能金榜题名。顺心满意, 因为他们有成败得失的忧虑。因为他们有分数高低的挂念, 这些都要祈求您,让他们能从从容容地参加考试。让他们能快快乐乐地步出考场! 他们为了要赢得胜利;达到目标,有的人挑灯夜战;分秒必争, 祈求您给他们一点信心。....
2023-06-26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的总骨
如《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云何应住?释尊告诉我们,不住色布施,修行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亦复如是,降伏其心”即指金刚般若的妙心“乃是实相般若之体”如是方名菩萨大行。)是曹溪惠能六祖大师当初卖柴时间听到的悟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并有《六祖法宝坛经》流世,其中有明心见性偈曰:菩提本无树,故《坛经》中叫人从《金刚经》即可成佛的, ——选自虚云老和尚《怎样来学菩萨道》:至五祖以袈裟遮围。....
2023-06-26

论六祖慧能的戒律思想
论六祖慧能的戒律思想, 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三岁丧父,出身寒微,不识文字,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家,禅宗的主要创始人。被尊为禅宗六祖慧能的生(p....
2023-06-26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中国年轻人及父母建议
对中国年轻人、儿童及父母建议:我知道很多父母迫切期望他们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我的一些朋友在学校课程之外还敦促他们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小提琴、第三或第四种语言。所有这些(敦促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压力,有多少其实是想圆自己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的梦呢? 我想最终重要的是你们的孩子要快乐。你的孩子需要学习仁慈和礼貌待人。整体而言中国人需要学习懂礼貌、不忽视来自他人的暗示及信号。....
2023-06-26

“三生有幸”指的是哪“三生”
指前生、今生、后生“宿世” 宋时苏东坡有《僧圆泽传》”讲的是唐朝的故事“ 圆泽是位得道的禅师”二人相约去参拜青城山、峨眉山。买舟沿水路入川。河边有位身着花锻衣裤的妇人正在取水,对李源说:我会对你一笑以作证明。李源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小和尚说圆泽早已写好了遗嘱,李源如约到杭州西湖去赴约”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又作换世、轮回转生“现实中人们多说”投胎转生。....
2023-06-26

佛教的广结善缘怎么讲
佛教的广结善缘怎么讲?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称为广结善缘。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毫无原则的护法、说法、弘法。如此出钱、出力而无自修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依止,都没有做到比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帮助。却很少有人能真正从他们那儿得到有力的帮助。就好比用一碗饭布施一个人,如果用一碗饭布施一百个即将饿死的人,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活命。....
2023-06-26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阿弥陀佛的法身是没有形象的,阿弥陀佛是存在十万佛土外?我们怎么去皈依阿弥陀佛的功德! 本经的开示就是以名号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圣号是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圣号是阿弥陀佛清净法身所流露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去忆念阿弥陀佛圣号,等于忆念阿弥陀佛清净法身是一样的,我们念佛当下是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相应是念佛的因地。一念佛是念佛果地功德。....
2023-06-26

学佛要皈依哪个宗派吗
学佛皈依的话,是要皈依哪个宗门,哪个宗派呢?没有宗派,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佛法没有什么宗派的。现在宗派观念, 传喜法师开示:以前有个学者,把佛教分了很多。因为我读的很多书上写着佛教分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传喜法师开示:理论化的一种总结,佛并没有这样分,也没有说这个人生下来,作为过去的人学习佛法,这只是他学习佛法过程当中,或许对别人学习佛法也有帮助作用。印光大师。....
2023-06-26

什么是佛教说的十种佛
什么是佛教说的十种佛:自觉成就了觉他就是度众生, 第一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这是成的正觉佛。 第二愿佛,成了佛了要去度众生。这个佛就是愿佛。这就叫业报佛。 佛的真身及他的舍利住持世间,能住持佛,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还有佛的应身化身示现灭度了。这叫涅盘佛?佛也跟地藏王菩萨说,‘我并不是光以佛身来度众生’,佛就示现。这叫心佛。说佛常时在定中,本性佛。说佛随众生机,乐见佛的。....
2023-06-26

界诠法师:三句话谈修行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学佛的人一定心里要有佛”想着佛,想佛的时候,心里就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心就不能作佛。就我们时时在想佛,所以我们时常要观想佛,讲话之前能够看到那个心叫话头,起妄想起妄念都没有关系,这样能够通显唯心是佛,你要忆念在这佛号上,时时忆念这件事情,修观想忆行的助行,我们在家学佛修行?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我们说念佛。....
2023-06-26

蓝毗尼园现在还有遗址留存下来吗
蓝毗尼园现在还有遗址留存下来吗:公元七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他曾经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但当时石柱已被雷击破,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后来由于没有人能够识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址久已湮没无闻,直到1897年才被人发现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学家认出上面的文字,这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并且在附近发掘出古代的市镇。....
2023-06-26

妙祥法师:为何做生意老不成功
是佛发现了宇宙存在这个法则,所以把这个因果的定律讲给我们听。凡是给人带来快乐吉祥的行为即是善行。这里佛说的吉祥即是善行。有了它必然产生吉祥和快乐的结果“必然产生殊胜的、吉祥的快乐果。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因果的定律,我说绝对不行”挣钱不挣钱是你的因果关系?我撒谎以后把东西卖出去了,不至于糊涂说能长出来,他说确实不能长,我说这是一个道理,说这个东西我是多少钱进来的“将来必然得到一个真实的果。....
2023-06-26

济群法师:自力而非他力
必须靠我们自己修行。虽然佛教也强调佛菩萨的加持,强调善知识的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修行助缘,必须通过学人的信心和接纳才能相应,善知识的作用。必须通过学人的依止和修行才能产生,佛陀可以亲自为你消除业障。不仅自己能够觉悟,还能引导众生走向觉悟。我们选择佛法僧三宝为信仰对象之后,闻思修、八正道、四法行等修学常道,才能理解并接纳所闻法义,进而落实于修行。正见离不开正思维,就不可能有正语、正业、正命。....
2023-06-26

为什么入寺要有殷重心
进入寺院的言行举止要”弥陀经中所说”由凡夫直至成佛的五十二个位次” 有些人进入寺院一味强调各种规矩。敬香、礼佛、用斋、走路,但更重要的是那颗虔诚、恭敬的心。 大家不能以世俗的贪求心、攀比心来亲近道场,更不能把寺院当成消遣、观光、游玩的地方。如果发心不够清净,就失去了入寺的殊胜意义, 寂天菩萨曾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利他是佛法的精髓。....
2023-06-26

星云大师:自制的功夫
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 耐烦做人 不轻未学难心行(p....
2023-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