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文殊菩萨圣诞。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故至佛所出家学道,在所有大菩萨中,他不只是四大菩萨中“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他为”  文殊是一切如来之智慧”又名智慧佛。与普贤菩萨成对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
2023-06-26
恭迎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打坐昏沉应该怎么对治

打坐昏沉应该怎么对治:打坐常会昏沉:这个时代的凡夫众生打坐肯定是会昏沉,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是容易昏沉的,就是在寺院里面打坐,可能前十五分钟还比较清明一点;就滑入轻度昏沉;可能四十五分钟之后。滑入中度、深度昏沉,一个小时之后甚至可能就开始打呼噜了,  所以原来我们东林寺佛七是念半个小时,坐半个小时,后来发现一坐下来不久,不是在那里坐禅,坐着睡觉。所以我们以后就不坐了。....
2023-06-26
打坐昏沉应该怎么对治

延参法师:粗枝大叶说说禅

粗枝大叶说说禅,从文学视角来讲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哲学。用生命来说它是非常从容的活法,禅是风光无限,禅是生动活泼,禅是随处再现,禅是一种生命的灵动。禅是世界的无限辽阔,谁又能把禅说得简单明了,禅是生活的随缘日用,禅是生活的大机大用,禅是生活的一种重新出发。禅是生活的一种深度剖析,禅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禅是这世界的包罗万象,禅是一种度,禅是一个度,需要豁达,需要大度,  禅又是度过这春夏秋冬的路过。....
2023-06-26
延参法师:粗枝大叶说说禅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光吃素不能算佛教徒?如果光吃素算佛教徒。佛教徒就是看你皈不皈依三宝,因为依大乘的思想说不食众生肉,素食是从慈悲心出发,只是说我对三宝的一种依赖、一种信仰、一种皈投而已,他们久久不愿意皈依三宝,唯恐皈依以后;他们硬把他拉来皈依,我说你皈依嘛?迟迟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三宝,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三宝。....
2023-06-26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弘一法师:放生的五种福报

三、欲免难否?  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幼年尝持活鱼,特不能言耳,遂尽放之溪中?自此不复伤一物。家人皆爱之,买物放生“劝勿杀生,愿得子日杀猪羊鸡鹅等谢神,汝欲生子。何耶,物亦欲有子也,僧云,夜梦十一人乞命。谓不鸣钟可免也。上品往生须慈心不杀”张居士因戒杀而得往生西方,且据放生之人今生所得之果报,则杀生所应得之恶报可想而知,能行放生戒杀诸善事,乃能渐离一切苦难也。....
2023-06-26
弘一法师:放生的五种福报

如何能做到不造“业”

如何能做到不造”业?宗喀巴大师面见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给他讲了一个甚深窍诀,即:当你面对显现时,千万不要去执著。但我们见到任何一个法都会产生执著,要么是好的执著、要么是不好的执著,有好的执著就会产生贪心,有不好的执著就会产生嗔恨心,如此进行取舍就会在相续中造下业。在真正通达缘起空性的道理时,一切执著都不会有。  ——《缘起赞讲记》....
2023-06-26
如何能做到不造“业”

如瑞法师:你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乘法船遨游,  清朝乾隆出游江南时。曾与镇江金山寺的老和尚到江边散步,望着长江中过往如梭的船只:乾隆皇帝问老和尚“您老可知江上船只多少?老和尚答曰”乾隆皇帝听罢点头哈哈大笑,  我们知道有形的枷锁系缚在身时。实际无形的枷锁也会把人牢牢束缚住的。人们常常追求的名利就如同枷锁,名缰利锁,为名利束缚不得自由”而又孜孜不倦奔波劳碌的比比皆是。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被五欲迷,我们应该多闻多思。....
2023-06-26
如瑞法师:你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佛珠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佛珠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佛珠串缀而成,佛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3、畜生界,5、人间界,6、天上界,8、缘觉界,9、菩萨界。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2023-06-26
佛珠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如瑞法师:一滴水的精神

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从事相上来说依于佛的教制在做什么。做每件事都要善用其心,就像刚才小同学行钵水一样,早晨洗钵不必倒半钵水。但要能懂得珍惜福报,  我们一个修道人应该保持念念在道。要用正念来贯穿白天黑夜”看看自己的这一念还能不能在道上”不要一遇到事情,  我们修道人如果念念都能够在了脱生死上。念念都能够在发菩提心利益众生上,念念都能够在护持常住上,没有福报的。....
2023-06-26
如瑞法师:一滴水的精神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你贪好吃的,你想我要去极乐世界,然后你世间东西的样样放不下,贪得个要死,居士与出家人结冤仇,这样修行有没有效果?现在佛教属于这种状况,但是佛法远不如过去了。没遇到佛法。你能够遇到唐代那些大德,你修行肯定是容易成就。念佛你念不清楚,这实在太惭愧。实在是惭愧得要死,  我们真的没福报,  我们现在还遇到佛法了,你要觉得庆幸遇到佛法,你还相信佛法,佛法难遇,你遇到佛法。....
2023-06-26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佛教的艺术法器:铃铎

佛教的艺术法器“手铃“大般若经第一曾说。天花垂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铃铎缯幡。其塔乃七宝所成“铃铎轮樘”另外还有千手观音及三十臂弥勒之圣像“各有一手执持;宝铎,是独钴(一股)乃至五钴(五股)之形”它乃是真言宗(密宗)、天台宗的呗器“金刚杵”瑜珈焰口施食”坛场使用它,引魂、礼忏,庄严韵调时用之“相轮”及檐端所悬者曰,周礼郑玄注有云。铎大铃也“我国寺院悬于塔檐殿角的”风铃,铃铎”....
2023-06-26
佛教的艺术法器:铃铎

面相“好坏”能证明修行的高低吗

面相能否证明修行高低: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如果我们的心清净慈悲,外相上一定是很和善的。如果内心每天都烦烦恼恼的,外相上一定不好看。通过面相是可以看出一个人最近运势的。不仅仅是指面相上的黑白气色,若只从面相黑白气色来判断一个人的修行好坏,往往会闹很多低级的笑话。  以前见过一位居士。....
2023-06-26
面相“好坏”能证明修行的高低吗

古代禅林的升座与上堂

古代禅林的升座与上堂。  升座与上堂是古代禅林中禅师为徒众说法的方式,两者最初为同一意思,后来根据说法内容、时间和场合的不同。便有了细微的区别,  升座是禅林用语,即升高座说法之意。古代禅师登高座为大众说法。称为升座:古代禅林中称普说和上堂为升座“《禅林像器笺》云,古有上堂称升座者。如圳乞济录》,后世升座与上堂不同,诸录已分二名。不可概为一也”《敕修清规....
2023-06-26
古代禅林的升座与上堂

宣化上人: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

修行必须要断欲去爱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是无明和情爱在作怪,假设没有无明,没有情爱,脾气就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则生自私,就是为了欲念,如无烦恼。没有欲。便无无明,  我们为什么没有智慧。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烦恼,贪求不得而有烦恼。人对我不好而有烦恼?则无烦恼,若能无无明,无自私。烦恼就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把无明破了,没有自私。也没有烦恼,想找烦恼。....
2023-06-26
宣化上人: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

何为佛教说的衣钵相传

何为佛教说的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初祖至六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即僧尼不同场合所穿用的三种法衣,  即大衣、重衣、杂碎衣、入聚落衣、高胜衣:为上街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之衣,担心比丘的衣物不够保暖,即上衣、中价衣、入众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着之衣,故又称七条衣,这种用语传到今日的日本佛教间,初期的出家者须过质朴的僧团生活,仅获准持有三衣一钵、座具及漉水囊。....
2023-06-26
何为佛教说的衣钵相传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寓意好的名字,名字被赋予了一种独特而又神秘的属性——似乎名字的好坏,而名字的改变,足以带来命运的转变。请教了一些法师后认为是孩子名字起的不好,对于这个问题宏海法师会做出怎样的解答?名字的好坏是否真的会影响到人的一生?名字代表着人的德行和寓意,但长期持念却能得到圆满究竟的功德。起个具有好意头和正能量的名字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真的很重视名字。....
2023-06-26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

济群法师:人生的导演

心与人生的关系如何?则配合心王的各种心理活动。它们辅助心王完成各种人生活动,心王活动时必随之生起。当意识与善心所(无贪、无嗔、无痴、惭、愧等)相应;便产生善(道德)的行为,与不善心所(贪、嗔、痴、无惭、无愧、自私、放逸等)相应。便产生不善(罪恶)的行为,认为万物由因缘和合而成,见财起贪是贪心的作用;因作恶而内心不安是良心的作用;想起某个怨敌而咬牙切齿是嗔恨的作用;....
2023-06-26
济群法师:人生的导演

如孝法师:应不应该相信“命中注定”

应不应该相信“请问法师对佛经里边“如果是宿命论的话我们就不能成佛。所谓的宿命,在佛法当中是一种缘,的意思是这个结果是不可改变的,佛法是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个阶段、一个结果是过去为因。果上是轮回。如果我们想对轮回说再见,成佛的种子,  人类一直不知道一个真相,佛陀成道说了这个因:只是在我们缘当中迷失了,我们在缘当中又种下一个苦因,不断地在时空当中延续,  我们虽然有佛的种子,我们的生命既不是善。....
2023-06-26
如孝法师:应不应该相信“命中注定”

临终助念能起到多大作用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要好好干一番世间的事业,说明此人根本就不具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你怎么要求他临终的时候会有这个愿呢,而对生活、对这个娑婆世界的苦没有一点感觉,觉得现在的日子比蜜还甜,  如果对娑婆世界的苦难没有感觉的话?对于极乐世界是没有神往之心的,  净土法门要谈深信切愿。面对死亡怎么去思惟。还是赶快把燃烧的头发熄灭要紧?  头上烧着了是什么痛苦啊。....
2023-06-26
临终助念能起到多大作用

慧律法师:解脱的状态

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略为描述解脱后的心境:’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他了解执取人生的现象为实有,在面对生活中的顺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解脱者的心境是坦荡荡、不忧不悔的,不再为世间的各种学说、主义感到迷惑,  由于解脱者彻见宇宙人生的实相。从内心中流露出绝对的自信。  悟道者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吹动。....
2023-06-26
慧律法师:解脱的状态

证严法师: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应该找个静处精进修行:心无法静下来,  佛陀点头应允说”你自己去找一个适合你修行的地方吧:他便离开僧团到了一个山头的地方“所听到的都有是有如鬼魅的声音,我在比丘群中无法定心,却不断生起惶恐的心念:我还是停止修行,佛陀正好来到他的面前,很安详地躺下来睡觉”佛陀就问他:....
2023-06-26
证严法师:修行一定要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如瑞法师:要存一颗感恩的心

有五百只野狗及狮群同时住在雪山中,野狗经常群聚一起,偷偷地跟在狮王后面,等狮王猎杀牛马鹿等野兽饱餐离开后,狮王觉得肚子饿了。便出来觅食,狗群亦步亦趋地跟在狮王之后。狮王一不小心掉落到一个深坑里。觉得不可能再吃到食物。便一溜烟跑走了,只有一只野狗留在深坑旁:我每天吃着狮子所留下来的食物,如今狮子遇到危难,应该想办法救它出来才对。野狗思索着各种营救方法,突然发现了一堆黄土。....
2023-06-26
如瑞法师:要存一颗感恩的心

谈论轮回中有哪六种苦

谈论轮回中有哪六种苦,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这就必须真切意识到轮回是苦。就像一个人饱受病苦折磨之后,自然就会迫切地想要摆脱,下士道是观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之苦。进而要观整个轮回是苦,在我们尚未出离三界之前。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但天福享尽仍会堕落,因为看到自己即将堕落而忧伤恐慌,使即将到来的痛苦变得更加难以忍受。我们在轮回中的身份是由业力所招感的。....
2023-06-26
谈论轮回中有哪六种苦

有无信仰的区别是什么

为自己、也为整个人类找到了生命的答案。从精神层面来说如果没有完整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  大部分的人一辈子活在肉体的状态中。但是佛陀为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本质,生命在现象上有生老病死。如果能找到不生不灭的,那么在看待生老病死这个问题时,  人一旦了解生命中有不生不灭的我;就会珍惜、善待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缘分,经常会做错事情甚至会走极端,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就是一种生命方向上的危机。....
2023-06-26
有无信仰的区别是什么

来果禅师:歇即菩提

万缘放下,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外道遂将花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外道愕了半天?我每每教你们放下:心放下,身也放下,你们听说今天讲‘念佛是谁’,后天讲‘狗子无佛性’,无可放处还要放下,从这个地方不能领会宗门下的嫡旨,不肯相信宗门下的痛切婆心;第一、教你放下;放下来就在鬼窟里作活计。领会到来的一齐放下,你不但不肯放下:反要大起嗔心说,你们不晓得宗门下是一个甚么门庭;....
2023-06-26
来果禅师:歇即菩提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