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认识益友和损友
在佛经里说朋友有四品。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么又是损友呢,在佛经里说朋友有四品:有的朋友像花一样,当你拥有权势、富贵的时候,凡事奉承你、随顺你,一旦你功名富贵没有了,这是嫌贫爱富的朋友:有的朋友像秤一样,当你有办法、有名位、有权力时;他就卑躬屈膝、阿谀谄媚的向你低头,等到你功名权力没有了, 以上两种是不好的朋友:另外还有两种好的朋友:有的朋友像高山一样。....
2023-06-25

明海法师:在责任面前两种内心反应
同时客观地看在这些责任跟前这两种反应是不是都有,有一类角色我们有点犯怵不愿意担当——逃避的反应,我们要在禅坐中直接地看到自己内心在这种责任跟前的紧张。你对自己的认识明白了一分也就意味着你有可能从这种紧张、畏惧、逃避中走出来。为什么有一些责任我们会紧张、会逃避呢。你一定要在心里把自己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的那种看法找出来,如果你能找出造成你逃避责任、畏惧角色后面的认知方法。....
2023-06-25

达真堪布:因果从不会欺骗你
我们现在所遭遇、感受的一切都是因为业力所现,那就忏悔、消业。是过去世中偷盗、欺骗他人的果报,以后就不用再感受这种贫穷、破财的果报了,这是过去世中邪淫的果报,究竟的方法是你应该忏悔自己过去世中造下的邪淫的恶业。总说你不爱听、让你生气的话,说过妄语、欺骗他人的果报,没有什么可怨恨、可委屈的,就要猛烈地忏悔自己往昔所造下的恶业, 我们经常在生活、工作中听到不好听的话,这是往昔说恶语的果报。....
2023-06-25

圣严法师:如何以平等心看职场生活
现代人往往以职位和薪资高低,做为成功的指标,这是错误的价值观。 文/圣严法师,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佛与众生是(p....
2023-06-25

延参法师:人生风雨行
并不是面对那些难堪的故事。生活最难的,别输给了人生的失落,更别输给了表达的情绪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僵硬和抗拒,难忘那些往日伤痛与纠结,总是纠缠在自己的内心,活出对生活的谦虚与坚韧。还要活出对生活的告别与安顿,不过是生活的另一种深刻罢了,那本身就是生命所具备的朴素风光,曾经的情节和曾经的苦乐年华, 能够活出对生活的尊重与善待,去支撑自己那些痛苦、悲伤、脆弱不堪的时刻,要塑造自己接下来的生活。....
2023-06-25

星云大师:请示的窍门
请示的窍门,觉得假使他不同意的事。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都要向上司领导请示报告。报告成果是表示执行者的智慧,也是请主管分担责任,若要主管接受你的请示,主管看报时间不欢喜有人打扰,会客、开会时你当然不能请示,所以这些时间都不适合请示。或请主管明言何时是他不感到为难的时间,这才是最好的请示时间。请示的时候不可以把问题丢给主管,你不能请示主管该送什么礼物,4、送花篮……属下做好方案。....
2023-06-25

太桥旦曾堪布:烦恼背后的奇迹
我们不要跟随烦恼去行动,时常要做的就是观察自心? 最先要做的是去观察脾气是怎样发生的?正在发脾气的自己明明是佛教徒,还要慢慢体会观察脾气本身是什么样子?就能找到脾气的真相——心的本性,我们越不要着急付之行动。找一找脾气的本质,说明我们已经控制住了脾气,在不断的努力下逐渐降服、战胜、超越了脾气,根本找不到一个真实且具有实质性的脾气:这就是脾气的真相——心的本性“过去烦恼不可得“现在烦恼不可得。....
2023-06-25

佛教诵经简单实用的仪轨
诵经简单实用的仪轨,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列出一个诵经的最简单实用的仪轨(仪式)来,熏坏菩萨事小“南无观世音菩萨。没有条件顶礼的”合掌念三次“心里想着自己在顶礼也可以”念下面的偈子(偈:为利众生愿成佛,佛、法、僧三宝。我把所修行的布施等等善行的功德。回向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每天没事的时候多念几遍这个偈子,修行成佛,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南无某某会上佛菩萨”你诵《金刚经》的时候。....
2023-06-25

如孝法师:菩提道与菩萨道
菩萨道、菩提道既紧密联系,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菩提道就是有关觉悟的学问;以及觉悟应该走什么样的方法与道路,菩萨道就是如何觉有情的方法。菩萨道是外在的,菩萨道是外在的应用。也就是外在的慈悲展现:也可以简单地运用智慧和慈悲来定义;菩提道是提升智慧的学问。菩萨道是提升慈悲的学问,《华严经》讲的是一个追求觉悟的人,上求佛道是他的目标。下化众生是他的资粮,我们汉传佛教的传统──大乘佛法,佛法是很深奥的。....
2023-06-25

净慧长老:禅宗“无门关”
无门关“的来历是什么呢”各位看过禅宗公案的人都知道赵州和尚的一个著名公案? 文/净慧长老。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连门都没有,那么说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凡有言说“都是虚妄,言说只能是一种描述”它绝对不能真正接触到禅的实质,很难讲“为了要描述这个禅”为了使我们通过语言符号对。无门关。....
2023-06-25

达真堪布:这就是消业
这就是消业,有的人天凉了不行,天热了也不行,修法时间稍微长点儿就开始厌烦……真的,我们不能像水牛一样。应该向牦牛学,牦牛身上的毛多且厚,都没有事。照样在那儿吃草,身上的毛少,天气稍微一热;天气稍微一冷。它又跑回院子或房子里去躲避, 什么都没有事。忍一忍就过去了,腰酸、腿疼都要忍。不能因为腿稍微疼了就不行了,从百日共修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有些人连盘腿都做不到。这个习惯还没有养成。....
2023-06-25

星云法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一念清净,佛法全体现前,一念爱染,如盲人入室,纵然珍宝满目,自是隐晦不见。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的诗风(p....
2023-06-25

宣化上人:开悟的钥匙
开悟的钥匙?开悟好像开锁一样,它能使你清净光明的心。变成染污黑暗的心,没有智慧去判别是善是恶。便做出颠倒事,便能把无明破了,智慧光明现出之后。无论遇到什么事也都没有烦恼了?所以不能开悟,那有资格问佛法。 现在能够开悟的人,今生不会开悟?想要开悟,才有开悟的希望,他怎能在今生成佛呢,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又修慧,如果他以前没有修行。今生便不会成佛,是不是没有菩提?所以烦恼即菩提,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
2023-06-25

延参法师:善待生活的羽毛
生活的教化就在这活泼与变化当中,人生历练的是改变的勇气。生活需要的是面对变化的勇气,别想有什么借口能用来遮掩烦恼与伤痛,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看清烦恼的面积。根本没有看透伤痛的目的,烦恼伤害多大你都不知道,这些伤痛来的目的你都没搞清楚,自我安慰中希望幸运会早点降临,别指望有什么借口能用来遮掩烦恼和伤痛,把生活一身美丽的羽毛一根一根都给拔掉, 拔掉羽毛的生活会更难看,所以发现生活的美好。....
2023-06-25

广化法师:素食的利益
使人身体清爽,富于耐力, ‘素食的利益’一书,原是 家师上广下化老和尚,应邀于台中市逢甲大学普觉佛学社为大专生的演讲稿,此书除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然则上人立论正确,熔素食的利益于一炉, 上人先从医学观点,现代人多喜肉食,以致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心脏病、血管硬化,再以‘提高智慧食品营养成分表’,明确列出素食的利益,供读者自己去分析、比较,肉食与素食,最后才以佛家慈悲的因果观。....
2023-06-25

大安法师:如何去报佛恩
用大山之高、大地之广来比喻佛对我等众生的恩德,那既然佛对我们恩德这么巨大,我们说也可以去供养佛舍利,用精美的饮食去供养,香花供养,幢幡、宝盖、音乐都能作供养。佛心是大慈悲心,是欲令一切众生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的心。 所以真正报佛恩就得要发菩提心,这就像《普贤行愿品》讲,广修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何为法供养?法供养就是菩提心、菩萨道的核心内容。....
2023-06-25

净界法师:顺逆皆方便
你一定会打很多的妄想:你就有很强大的意乐想要去吃这个苹果:如果你再观想,你根本不可能吃它。其实是我们心中的名言──你的联想安立的,大乘佛法的空是这个意思。 我们应该要知道一个观念:佛陀在大乘经典经常提醒菩萨说。在小乘的思想认为,小乘的法执认为顺、逆是有真实性的,大乘佛法不认为这样,是你内心的名言所变现出来的,你要永远记住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世间上的事情是不决定的。....
2023-06-25

带业往生的“业”指的是什么
往生极乐世界不必到破除到能所, 我们讲经是讲到佛的究竟义?佛本来就没有生灭的东西;佛性就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虚空、万法都是佛陀的家,你今天就按照佛讲的——行十善业,虽然没有断见思惑,所以还不必到说要回归当下, 我们现在讲的是大悟、究竟、佛的境界,讲经说法一定要讲到最终点——极,你讲经说法不能说太过保留,阿弥陀佛还是会来接引你呢,表示佛教的无量无边的大悲心,你不可以把佛的最后那一念大悲心。....
2023-06-25

佛教对灵媒的看法如何
佛教对灵媒的看法如何,宗教学上称禁厌师、医巫、术士。是指一些能够通神、通灵、通鬼的人,他们能够差遣某些鬼神来驱除另一些鬼神,他们和人类的心理、生理上的弱点有着与生俱来的供需关系。 高级的灵媒被称为祭师、先知、天使或圣者,巫觋往往也成为妖言惑众的祸源。因为他们的灵力来得没有理由;那些神鬼世界也没有一定的秩序和道德准绳,中国民间宗教的灵媒信仰,最好的方法是忏悔、积德、存善心、说好话、做好事。....
2023-06-25

怎样抵御五欲六尘的干扰
修习念佛法门,般若正观至为重要: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分得一块较大蛋糕而不择手段,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吾人当作深度思惟,因果报应的法则,在这个时代表现得何等直白,在此浊世,宜从厌离心入手,观照娑婆秽土,唯闻愁叹声。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
2023-06-25

常识:福报从哪里生起
常识:福报从哪里生起? 布施中,无贪心是最为殊胜的。 比如你为了求(p....
2023-06-25

太桥旦曾堪布:吃素是对生命的尊重
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之心: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一切众生是我们现在的修行助缘: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没有众生,我们根本无法生起菩提心。甚至还要吃众生的肉呢?佛陀的真如和众生的真如没有贤劣、大小和高下的差别故。众生具有如来藏: 第三世大宝法王在《大手印祈愿文》中说,众生自性即是佛,我们闻法众眷属也同样具有如来藏。....
2023-06-25

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信了之后遇见挫折也会退心的,今天有人问我这么一件事,昨天晚上八点多钟,在八十八街出了车祸当场死亡,他皈依我还不到三个月。却遇到车祸死亡了,他夫人的内心就有点怀疑,她感觉到自从他信了佛之后,为什么这个时候忽然之间会撞死,我们往往一遇到挫折的事情,信心就打了退堂鼓。好像没有得到加持似的:因为他信佛的时间很短,还没有转动,大家都看到过出车祸的”....
2023-06-25

如何正确理解佛教的三世因果
如何使人正确相信佛教的三世因果?必须藉宿命通知道过去,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长的以无量数的阿僧祇劫计算──过去阿僧祇劫、现在阿僧祇劫、未来阿僧祇劫:如果仅仅把前生、现生、未来生看成三世因果。对于隔生或生前与死后的因果关系及事实,等到亲见了过去和未来的生命现象。不可能使人知道无穷无尽的过去和未来,怀疑三世因果的问号依然存在,不是用神通和神鬼的力量来告诉你过去和未来:....
2023-06-25

一诚长老:心定了就是禅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普茶,就是让大家都来喝茶的意思。大家专程来寺庙里饮茶,不是因为寺庙的茶特别好喝,而是为了借庙里边的清静环境,借饮茶一事,领会禅的真意。吃茶是启发我们参悟禅境的一种机缘。宋代的圆悟克勤禅师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品茶与参禅这两件事。对它的认识和品鉴”从色、形、味到观、闻、品,从用消失讲究到茶具的选择“再到茶道、茶文化。茶,就像禅的境界一样。....
2023-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