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我选择上香;在努力赚钱和艰苦奋斗之间,我选择了感动上天。”随着这一标语的流行,寺庙里面挤满了“心诚则灵”的“佛系青年”....
2024-03-28

念珠为啥又称“拴马索”?原来其中藏着这样的含义
缘起念珠,亦称“念佛珠”又名数珠、诵珠、咒珠、佛珠佛教徒为欲除去烦恼,安定心念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圆满、佛心的表征千年以来,念....
2024-03-28

念阿(a)弥陀佛,还是念阿(e)弥陀佛?
大广智不空奉诏译《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西方阿弥陀佛摄四菩萨金刚法 金刚利 金刚因 金刚语为四菩萨也北方不空成就佛摄四菩萨金刚业 金刚护 金刚....
2024-03-28

你知道佛经里的“精舍”吗?
在《金刚经》《阿含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多部经典中,都有记载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讲经的盛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中国佛教也形成....
2024-03-28

修行,是静中修,还是动中修?
《法华经》的借假修真,的确是有寂静修跟历练修。我是觉得这样,这个跟我们的根性、跟我们的年纪都有关系。这个我只是讲原则,其实你最了解你自己。我们讲出一个原则,你们自己去判....
2024-03-28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佛学上对于宇宙一切,称之为法,而法又莫不了知于识,所谓“万法唯识”。如果知识不足,于万法不能透彻明了,不能适应恰当,生活上就不免发生种种的烦恼痛苦,造成了心理上的病....
2024-03-28

八风不动心是哪“八风”,如何不“动心”?
你听说过“八风”吗?著名诗人苏轼有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教的《吉祥经》中也有云:“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
2024-03-28

“ 和南圣众 ”的意思及其用法
在《佛门课诵本》的三皈依,最后有「和南圣众」,或是在一些法会仪轨中也会提到,到底这是什么意思?要在什么时候使用呢?一、「和南」要怎么念?「和南」,是礼敬的意思,又音译有「婆南、....
2024-03-28

这三句“咒语”,平时要念,遇到不顺时更要念!
人生数十载要过无数的沟沟坎坎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回首往事,人生最大的成长往往就发生在走出逆境后因此,遇到不顺时不妨将其视作一种“人生试炼”告诉....
2024-03-27

知道却无法做到,修行的卡点在哪里?
当一个人的生命遇到困顿时,他的内在驱动他进入了向内探索,这个时候,很多朋友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头脑皮层”的学习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
2024-03-27

太虚大师: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只因吾人迷逐幻影不自觉知,将自己本来现成的....
2024-03-27

法名和法号有何不同?谁有资格给你取法名?
法名,是佛弟子参加如法的皈依仪式后,皈依师赠予的“菩提信物”,意味着身份的改变。俗名,指代的是五蕴和合的色身,经历生老病死,终将消逝。法名,指代的是“法身慧命&....
2024-03-27

拜佛为什么要合掌,其中有什么含义?
来到寺院参观礼拜,我们一定会用到合掌这种礼仪,在佛菩萨像前要合掌示敬,遇到出家法师也要合掌示礼;双手合十看似简单,其实深表法义。佛教中的双手合十之礼有时还会配以其他礼节,比....
2024-03-27

佛教“五明”指什么?
释迦牟尼佛应此贤劫第四个文明纪百岁人寿时出世,说法四十五载,佛教五明(即五大类学问)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内明:阐述生死涅槃因果,内含人生规律(古人称之为“道”者);二是....
2024-03-27

佛教故事|世界上真的有“巧合”么?
有一位将军,一直被一些疑问所困扰,于是,假扮成平民,上山去找禅师指点。当将军找到禅师时,禅师正在菜园辛苦的挖地。将军走上前去说:“大师,我一直被几个问题困扰着,请大师发发....
2024-03-27
学佛之人,这个缺点你千万要规避掉!
缘起我们学戒,要对自己,千万不要去说别人,不要轻慢天下的丛林、出家人。但是往往众生的习气就是容易看别人的缺点。看到对方的缺点了,就生不起恭敬心,就会轻慢,会错过这些圣贤。培....
2024-03-27

浅谈佛教“开光”之内涵
“开光”,这个词听起来十分神秘,佛教中常说的“开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小编与您浅谈“开光”。智慧之光在佛教当中,开光即开启智慧之光,这源....
2024-03-27

佛教知识|财源滚滚是何因,看完就明白了
佛法看来,世间种种物质财富皆是无常之物,通过守持不偷盗,便能让个人乃至家庭财富充盈增长,不会轻易流散。01我们修行生活禅有四句口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
2024-03-27

佛教知识|“住持”与“方丈”到底有啥区别?
常逛寺庙或是看古装剧的朋友对于寺庙的人员构成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令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对于寺主们的称呼常常听到“住持&rdqu....
2024-03-27

广圆寺的传说典故
广圆寺,位于五台县耿镇镇耿镇村以西北二公里处,在著名爱国义士张还初据守过的南陀寨脚下的皇城沟谷口,与北魏所建的五台山南台外寺院嵌岩寺相邻,是兴盛于唐宋,重修于明清的梵刹之....
2024-03-27

佛教徒究竟能不能吃“香菜”?
今天就让我们在佛经中一探究竟,关于“香菜”佛教徒究竟能不能吃?佛教中的“五荤”香菜,也称芫荽,现在很多寺院都会用香菜来做配料。但也有佛教徒说,香菜是五....
2024-03-27

佛教知识|皈依后,还能不能吃肉、饮酒?
问: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喝酒、吃肉?因为这个原因,不敢皈依了。法师答:这也是初学者,或者是刚刚接触佛法,还没有想学的人的一个很大的顾虑。因为他不明了,尤其....
2024-03-27

人生中的每个冬季,都是一场修行
年龄越大,越发觉得:一生中的每个冬季,都是一场场修行,唯有自渡,才能迎来下一个春天。如果将人的一生分为四季:那些满怀希望,勇往直前的日子就是春天;一路顺风顺水、“风景尽收....
2024-03-27

“踏踏五台土,七世不受苦。”常去五台山,你的福报会越来越多!
五台山是这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很多人对五台山有强烈的欢喜和向往,来了一次又一次,念念不忘。《文殊大士灵应录》序言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踏五台山地,得五台....
2024-03-27

如何在人群中分辨出和你“有缘”的善知识?
同修善业皆清净,久远亲近善知识。据大般若经卷二十七载,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我们要结交一个朋友,必须要知晓这个人,认识....
2024-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