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真正的福德与功德?
信众问:什么叫做真正的福德与功德? 慧律法师答: 从粗浅的事相角度来讲:一个人经济很好,也很肯布施,就说这个人很有福德;来听经闻法、拜佛、念佛,就说....
2023-06-18
解读《药师经》里发的十二大愿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在因地修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 ....
2023-06-18
印光大师: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
原文节选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 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
2023-06-18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金刚经》第一到第十六分,是《金刚经》的第一组成部分,总的是讲破相,破的是什么相?一个是我相,一个是法相,《金刚经》讲的我相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以....
2023-06-18
相知道盂兰盆节的来历?看看《盂兰盆经》中的记载
在《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天,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见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不禁伤感万分。....
2023-06-18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修才会受益:执理废事、不重实修,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如有智慧悟都是佛法。佛法无处不在无处不显,修行在呼吸间。理悟不等于事悟:正所谓一念相隔万重山,常看别人的缺点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智慧是在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中产生的“感应着魔、以假当真。修行不能求感应,有求就容易着魔。修正好身、口、意三业将会不求自得:它是在修行如法时自然生出的,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2023-06-18
嘎玛仁波切:你觉悟了吗?
出离心对佛教的修行者很重要。 有出离轮回的决心,修行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出离心,所学得的佛法只能成为世间法。所以,听闻佛法时我们应当如是思维:我真的是为了脱离轮回、成就....
2023-06-18
楞严经多少字,楞严经全文多少字
《楞严经》字数计数规则不计算标点符号; 不计算正文中的题目。 《楞严经》从开头“如是我闻”到结尾“皆大欢喜,作礼而去”共计62156个字。 《楞严经》具体十卷字数如下:第一....
2023-06-18
念《地藏经》需要回向吗?回向给众生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这段经文完全讲回向,要回向才能有这....
2023-06-18
怀疑胎儿智商有问题,可以诵《地藏经》回向吗?
微友: 顶礼师父!末学儿媳怀孕七个月左右,去产检做B超,怀疑胎儿智商有问题,儿子和媳妇非常矛盾。末学学佛,请问诵《地藏经》回向给胎儿是否可以?儿媳不信佛,我该怎么做?....
2023-06-18
净土法门:德不积就不厚,功不累就不大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小註裡面第一句话就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德』、什么叫『功』。存心是德,落实在事相上这叫功。所以德不积就不厚,功不累就不大。 我们看诸佛菩....
2023-06-18
《心经》的心指的是哪几种心?
《心经》的心是指什么?这个心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六点,或者是六个名字来介绍;在佛经里面有如下的解释,有关于心的这个字:第一,肉团心,是指我们的心脏,这个心脏英文叫做“Heart”,因....
2023-06-18
佛教中所说的【轮回】是什么意思?因果轮回呢?
轮回(佛教解释)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佛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
2023-06-18
可以带着疑问看佛经吗?
善士问:
师父,我们可以带着疑问看佛经吗?妙华法师答:
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涉及到整个中西方哲学的不一样。知道吧?你们现在是把佛法当成一种宗教在学,你可以用很理性的思....
师父,我们可以带着疑问看佛经吗?妙华法师答:
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涉及到整个中西方哲学的不一样。知道吧?你们现在是把佛法当成一种宗教在学,你可以用很理性的思....
2023-06-18
贫妇扫佛精舍得道因缘的故事
园精舍的僧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儒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
2023-06-18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说有人持午,把胃搞坏了。
宏海法师答: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的话不会影响身体,有时候持午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淡,把食欲淡下来....
宏海法师答: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的话不会影响身体,有时候持午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淡,把食欲淡下来....
2023-06-18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
2023-06-18
念佛往生的人多吗?后人又是如何知道他们往生极乐世界呢?
根据《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等书记载,古往今来往生的事实很多,并且描述了往生时种种的瑞相。大凡念佛的人到了临终之时,往往“预知时至”,知道自己往生的日期,预先沐浴更衣....
2023-06-18
宣化上人:欢天喜地,才能百病不生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若是遇到爱忧愁善感的众生,赞叹欢喜快乐的法门,讲些“天塌有大汉,过河有矮子”的话。或者说:“天下有过不去的山河,没有过不去的事情。”所谓“车到山前必....
2023-06-18
要吃素,就要念《药师经》
学佛久了,很多人会争执一个吃素的问题。我就明确告诉大家,念佛之人,一定会吃素,因为色身已经转化,吃素是结果。如果还吃肉,说明念佛学佛功夫还没有到。学佛的人,色身一定会转....
2023-06-18
净土法门:要度众生,第一个先度自己
教学重要。从哪里学起?决定是从自己做起,学了佛,要度众生,第一个先度自己。自己度好了,影响周边一、二个人。自己真做得很好,叫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肯跟你学,这就是你的传人。....
2023-06-18
超脱三界是哪三界?
善士问: 阿弥陀佛,尊敬的师父您好,佛法说超脱三界,是哪三界呀!求师父开示! 恒传法师答: 阿弥陀佛,善士你好,三界为佛教术语,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2023-06-18
抄完经要怎样回向?回向很重要!
抄经后要将抄经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具正知见,乃至究竟成佛。我们要记得回向是很重要的,在菩萨道的修行里,有所谓的十住、十行、十回向。 所....
2023-06-18
仁清法师:有求的行善有功德吗
仁清法师:有求的行善有功德吗 问:有的居士,家里有事啦,比如有所需所求的时候,就去放生、烧香或者拿出几百元钱去做善事,希望希望所做这些事情能够满愿,并且认为是有很大的功德....
2023-06-18
如何对待不负责任的父亲?
信众问: 我碰到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我该怎样处理我们的父子关系呢? 宗舜法师答: 他可以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你不能继续做一个不负责....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