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关心我....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关心我....
2023-06-17
真诚心、恭敬心比什么都重要
《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佛祖没给我们说明之前,我们不知道,疏忽了。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他相信科学,他不相信佛祖,佛祖说的这些话,在他看起来这是....
2023-06-17
对个人在家自修的开示
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奋,自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实在....
2023-06-17
发心出家前应做的准备
出家(梵语pravrajya),即是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梵语saramana)之净行。发心出家前,心里应存有十二点正确观念方得出家,何等为十二?分别如下: 一、发心出家应具足正确之知见。 ....
2023-06-17
闻而未闻无烦恼
“口不论是非”:口论是非是修行人之大忌,说人家长道人家短,论是论非造口业。一个真的修行人,一切事相干不相干于自己修行都不要说,与已有关无关都不要打听、不要想知道。纯印老....
2023-06-17
修行人当知的一些常识
(1)佛:即佛陀,源于梵语的音译。其意义是指觉者或智者。觉知各种事物的原理而能了了分明,观照清晰,称作觉悟。自己觉悟之后,又能使他人觉悟的,智慧圆满,功德无量,这才称为“佛”。....
2023-06-17
供养佛像之意义与方法
佛是世间最伟大的导师,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及供养。我们今天供养佛像,这尊佛像有没有对我生起教化众生的作用?如果起这个作用,你供养这尊佛像有福....
2023-06-17
烦恼、习气太重。怎么办?
美国夏威夷土著修.蓝博士的一些资料,夏威夷古老的传统有,他们现在用新的知识把它重新修订。修订之后,他们的理念完全从自心,肯定认为外面没有问题,一切人事物统统没有问题,问题全....
2023-06-17
五戒之性戒和遮戒
作为佛教徒,都应该知道在家居士所应遵守的五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四条戒律看上去约束的问题比较具有原则性,规定的范畴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四条戒律看上去约束的问题比较具有原则性,规定的范畴好....
2023-06-17
四大分离的顺序及状态
四大是指:地、水、火、风,也就是人身体的四种组合元素。人的身体像肌肉骨头等坚固的质是属于地,流动的像血液,津液等是属于水,体温属于火,呼吸及体内的气属于风。而此四种物,遍满....
2023-06-17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都是佛事。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
2023-06-17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三宝殿指的是哪里?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
2023-06-17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辩。义,是意思,例如本来没有意思,可是佛一说法,就把这意义、意思,说出无穷无尽那么多。
(二)法无碍辩。本来是一种法,可是佛在一....
(一)义无碍辩。义,是意思,例如本来没有意思,可是佛一说法,就把这意义、意思,说出无穷无尽那么多。
(二)法无碍辩。本来是一种法,可是佛在一....
2023-06-17
什么是“日中一食”?为什么佛制订“日中一食”?
对佛教有一定了解的人,大概都会听到“过午不食”或“日中一食”这两个说法,不过对于“日中一食”真正目的,可能了解并不到位。那么“日中一食”到底是什么?背后究竟隐藏哪些秘....
2023-06-17
净土法门:你是真心,意志一坚决佛就来了
这就是《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他(莹珂法师)是三天把佛念来。怎么念来的?至诚恭敬,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至诚,真诚....
2023-06-17
什么是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三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
2023-06-17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是叫契经。契经,本来经的解释也就叫契经,那么这个地方又叫契经,也就是总称而已。那这个地方所谓“总”叫契经,“别”....
第一个是叫契经。契经,本来经的解释也就叫契经,那么这个地方又叫契经,也就是总称而已。那这个地方所谓“总”叫契经,“别”....
2023-06-17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又作布施家,即施予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
那么没做过....
那么没做过....
2023-06-17
念佛时妄念来了怎么办
对一个初修者来讲,念佛时的妄念比佛号还要多,应该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
我们不要随着妄念转。不管来什么妄念我们都不理,一旦你随着妄念转了,那么每个念头又种下了新的因,这....
我们不要随着妄念转。不管来什么妄念我们都不理,一旦你随着妄念转了,那么每个念头又种下了新的因,这....
2023-06-17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
2023-06-17
净土法门:天天要消业障,“业障”现前都不知道,你怎么能消得了?!
在日常生活当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这些毛病对我们修学产生重大的障碍,这就叫“业障”。 什么“业障”?说别人过失、找别人的毛病。这就是“于他过失”要“不生分....
2023-06-17
破僧与和僧
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 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
2023-06-17
修行修什么?修戒、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佛智众多,非言能尽,这叫「不可称」。跟佛在一起,不问他的时候,他保持一个正常的现相,圆满觉悟的现相是在定中,你有问他就给你解答,解答完之后他又回归本位。回归本位,《般若经....
2023-06-17
出家人穿的袈裟有什么内涵
袈裟,在一般人心中的印象便是佛教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
2023-06-17
十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十波罗蜜的意思
十波罗蜜多是指十种菩萨行,十种到达涅槃彼岸的行持。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般若、善巧方便、愿、力、智慧」。也就是六波罗蜜再加上另外四种,这四种是助,辅助....
2023-06-17